黄懿娴〔 近现代 〕

黄懿娴,字璧如,又字企冰,湖南人。曾就读扬州国专,师从著名女词人丁宁,著有《无是轩诗词草》,风格清新婉约。

张秉衡〔 近现代 〕

张秉衡(1879—1941),字子权,河间市故仙乡商故仙村人。19岁中秀才,擅书法,精诗词,通晓中医,名重乡里。
吴寿彭

吴寿彭〔 近现代 〕

吴寿彭,号润佘,一九○六年农历二月九日生,江苏无锡东湖塘镇人,一九一八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中,一九二六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一九五七年后在商务印书馆的邀请下,参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翻译,致力于翻译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九日,在整理《天象论·宇宙论》和《灵魂论及其他》手稿时,因脑溢血逝世,享年八十一岁。吴寿彭先生晚年自辑成集,名为「大树山房诗集」。因抗日战争时(一九四一)曾避居浙江省孝丰县天津坞,屋舍前有银杏、栗、松等古树数株,深自喜爱,遂以为诗集名。

高圭〔 近现代 〕

高圭,字君介,一字介子,江苏金山人。旭从弟。

刘凤梧〔 近现代 〕

刘凤梧(1894—1974),名国桐,一字威禽,号蕉窗老人,又署司空遁叟,安徽岳西古坊乡人。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于安徽大学文学院,曾从桐城胡渊如、潘季野、长沙陈慎登诸先生学诗,从蜀中李大防(范之)、周岸登(癸叔)二词学教授学词。任安徽省教育厅视导及安庆各中学教师多年。1949年秋退归故里,改业行医。1957年,受聘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革”后期病逝。有《蕉雨轩诗钞》,《病蛩吟草》、《劫火集》、《绿波词稿》,共诗词四千余首,由幼子梦芙保存。

杨无恙〔 近现代 〕

杨无恙(一八九四—一九五二),原名元恺,改名冠南,号让渔,常熟人。擅诗词绘画,曾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有《无恙初稿》、《无恙后集》、《无恙草窗词意画册》等。

尹爟〔 近现代 〕

尹爟(1860-1925),字笛云,号侠隐,别署紫云岩叟。顺德龙江人(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人)。花卉、山水、均有法度。子如天,女翩鸿,能承其学。

陈樗〔 近现代 〕

陈樗,字药义,号越流,浙江诸暨人。蜕弟。

陈融〔 近现代 〕

陈融(一八七六—一九五五)字协之,号颙庵。广东番禺人。历任广东法政学校监督、司法厅厅长、高等法院院长、行政院政务处处长、广州国民政府秘书长、西南政务委员会秘书长、总统府国策顾问。及中枢要职,西南开府,出任政务委员兼秘书长。政馀精于艺事,诗词书法篆刻俱负时誉。后逝于香港。著有《黄梅花屋诗稿》、《黄梅花屋诗话》、《读岭南人诗绝句》、《竹长春馆诗》等。

方廷楷〔 近现代 〕

方廷楷,字瘦坡,号瘦坡山人,安徽太平(今黄山市黄山区)人,南社成员。著有《香痕奁影录》、《习静斋诗话》,辑有《独赏集》。

刘玉璋〔 近现代 〕

刘玉璋(1842—1915),字特洲,重庆奉节人。清光绪癸酉举人,历任福建十五处知县、知府。

徐自华〔 近现代 〕

徐自华(1873—1935),字寄尘,号忏慧,浙江桐乡人。出身名门望族,是南社女诗人、秋瑾女侠的挚友,其一生由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转变为革命志士的挚友,从哀怨命运多舛的旧式妇女成长为投身民主革命的文艺战士。
熊希龄

熊希龄〔 近现代 〕

熊希龄(1870.7.23—1937.12.25),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祖籍江西丰城石滩。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北洋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起,熊希龄在上海与红十字会的同仁合力设立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收容伤兵,救济难民。京沪沦陷后,熊希龄赴香港为难民、伤兵募捐。1937年12月25日,熊希龄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当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

费公直〔 近现代 〕

费公直(1879--1952年),原名善机,字天健,号一瓢、霜红、双桥词人等,别署器志、秋明,室名秋明阁、双红豆簃,吴江同里人,世居周庄。1906年加入同盟会,也是南社社员。

辛际周〔 近现代 〕

辛际周(1885一1957) 字祥云,号心禅,灰木散人,万载县人,辛弃疾后裔。18岁中举,入京师大学堂。后任江西第五师范学监,《民报》主笔。以父忧回故里,茹素礼佛,未几执教赣省中学。抗战时执教厦门大学,不久,被聘为《江西通志》总纂,赴赣前往泰和县橘园江西省志馆著有《江西八十三县沿革考》等。平生博览群书,性情兀傲不羁。著《灰木诗存》。诗风沉雄激壮,句法拗峭,运典精工。新中国成立后,移居上海。

秦宝瓒〔 近现代 〕

秦宝瓒(1856-1928)字岐臣,改字岐农,以字行,号稚云、懒云,聩叟。臻第四子,附贡生,斋名晚红轩,江苏无锡人。著有《吉金韵录》、《晚红轩诗稿》、《勘觚斋金石文考》等。

杨云史〔 近现代 〕

杨云史(一八七五—一九四一),原名朝庆,改鉴莹,又改圻,字云史、野王,常熟人。光绪顺天乡试南元,历官詹事府主簿、户部、邮传部郎中,后出任驻新加坡领事。民国后,先后为吴佩孚、张学良幕僚。抗战时徙居香港。诗宗盛唐,擅七古。有《江山万里楼诗词钞》。

张相文〔 近现代 〕

张相文(1866-1933),字蔚西,号沌谷。宿迁泗阳人。在上海南洋公学、北京大学等长期任教。

白炎〔 近现代 〕

白炎,字卧羲,号中垒,河北宛平人。

李国平〔 近现代 〕

李国平(1910年-1996),广东省丰顺县人,数学家、教育家、诗人。

魏毓兰〔 近现代 〕

1876-1949,字馨若,一字馨钥,号琴猗,又号木叶山人。黄县上庄乡(今龙口市诸由观镇)人,清末廪生,近代东北著名报人、方志家、诗人。

俞锷〔 近现代 〕

俞锷 (1886-1936) 江苏太仓人,世居城厢镇南牌楼街西。原名侧,字剑华、一粟,笔名侧人、建华、老剑、懒残、江东老虬、太仓一剑、高阳的酒徒等。

蔡哲夫〔 近现代 〕

蔡哲夫(1879-1941),原名守,一作有守,字成城,号寒琼、寒翁、寒道人、茶丘残客、折芙。斋堂为茶丘、寒庐、有奇堂、味雪庵、砖镜斋、二条一廛、寒琼水榭、茶四妙亭。广东顺德龙江乡人。早年加入南社,襄助黄节和邓实主办《国粹学报》,刊辑《风雨楼丛书),与王秋湄、潘达微合编《天荒画报》。

吴嘉谟〔 近现代 〕

字蜀尤,井研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民国十五年(1926)任刘成勋部仕学馆馆长。

吴沛霖〔 近现代 〕

吴沛霖,字泽庵,广东揭阳人。

刘大白〔 近现代 〕

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白话诗,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 有《白屋遗词》。
陈更新

陈更新〔 近现代 〕

陈更新(1890—1911),出生于福建闽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同盟会会员。1905年毕业于侯官高等小学堂,旋东渡日本留学,入九段体育会学习,日学马术步操,夜习数学及英日两国语文。1911年春卧病桂林时,接到陈与燊的密报,知道广东将有大举,病稍愈,乃星夜驰入广东抵达香港,在港参与广州起义的筹划工作。1911年4月27日在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后因弹尽力竭被捕,从容就义。牺牲后安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吴毓麟

吴毓麟〔 近现代 〕

吴毓麟(1871—1944),字秋舫,回族,祖籍安徽歙县。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毕业,曾任太仓县中学教员,后任江苏教育厅长等职。在日伪时期,日本驻华北的冈村宁次大将和汉奸王克敏等人都曾到吴毓麟家,“敦请”他“出山”,维持华北政局。他以老来多病,并以在闹牙病为借口,加以推脱。1944年秋,吴毓麟家中生活紧迫。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的病情日益加重,终于不治,凄然去世,卒年73岁。

程善之〔 近现代 〕

程善之(1880-1942),名庆余,号小斋,别署一粟,祖籍安徽歙县槐塘。

杨振鸿〔 近现代 〕

杨振鸿,1874-1909,云南省昆明市人,字秋帆,号思复。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1903年留学日本,入振武学校学习军事。1905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回国,任云南腾越巡防营管带。1907年夏,因策划武装起义未成,身份暴露,即经缅甸逃往日本,成立云南独立协会。1908年河口起义时,他回国响应,甫抵香港,即知起义失败。随即转往缅甸的仰光创办《光华日报》,宣传革命。同年冬,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亡,他闻信后即回云南,发动起义,因泄密而失败。后忧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