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1718)清福建安溪人,字晋卿,号厚庵。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省亲回闽,适耿精忠叛,密疏言军事形势。还京,授内阁学士。历吏、兵、工三部侍郎,直隶巡抚,至文渊阁大学士。以崇信程朱理学为康熙帝所信任,号为名臣。然学者如全祖望则谓其惟于律吕历算音韵有得,余均不足称道。近人亦多以为不过藉朱子之学持禄保宠而已。谥文贞。有《榕村全集》、《榕村语录》及说经之书多种。 ►李光地的诗词(3条)
初入仕途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出生于福建安溪,自幼聪颖。十三岁时,全家遭遇山贼,后奋力脱险,归家后志于勤学。康熙三年(1664年),李光地乡试中举。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会试中成绩出众,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选为庶常馆庶吉士。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得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康熙十二年(1673年),充任会试同考官。同年五月,请假南下福建省亲。
平定三藩
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举兵造反,郑锦占据福建泉州。李光地与家人藏匿山谷间,郑锦和耿精忠派人招安,被李光地坚决拒绝。康熙十四年(1674年),李光地暗中书写密折,藏在蜡丸中,派人暗中送往京城,最后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呈给皇帝。康熙皇帝看到密折后深为感动,嘉许李光地的忠诚,并下命兵部录其为领兵大臣。当时尚之信叛乱,率军占领赣州、南安,但未能进入福建。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自衢州攻克仙霞关,收复建宁、延平,耿精忠被迫请降。康亲王杰书军队进驻福州,命令都统拉哈达和赉塔讨伐郑锦,并打听李光地的所在。
康熙十六年(1677年),朝廷收复泉州。李光地在漳州拜谒拉哈达。拉哈达向康亲王上疏称:“李光地矢志为国,即使颠沛流离也不曾改变志向,应当予以褒奖。”康亲王下令优待,并提拔为侍读学士。李光地行到福州,恰遇父丧归家。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同安蔡寅部起义军打着复明旗号,以万余人围攻安溪。李光地招募百余乡间勇士固守,断绝敌方粮道得以解围。不久后,郑锦派遣将领刘国轩攻陷海澄、漳平、同安、惠安等县,进逼泉州,断万安、江东二桥,断绝了清军的南北援助。李光地派遣使者赶赴拉哈达军告急,正遇大江涨水道路阻塞。于是李光地带兵从漳平、安谿小道进入,与叔父李日煌以及弟弟李光垤、李光垠合作进攻。大军进驻泉州,击破刘国轩部。拉哈达上报其功,李光地再次得到优叙,升迁翰林学士,不久后因功官至永州总兵。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七月,守制已满的李光地返回京城,康熙谕示其不必候缺,即任内阁学士。李光地建言推举施琅担任平台将领,皇帝采纳了推荐,得以顺利收复台湾。陈梦雷是福建侯官人,与李光地同年考中进士,又一同担任编修官。正当陈梦雷在家闲居时,耿精忠举兵作乱。李光地派叔父李日煜暗中前往陈梦雷处打探消息,得知其真实意图后,约请他一同拟定奏疏密陈破敌之计。李光地独自将奏疏上呈,并之后大受皇上宠幸。等到耿精忠兵败之后,陈梦雷因为投附逆贼而被逮捕押往京师,关入大牢论斩。李光地就上疏述说与陈梦雷两次秘密约见的情况,陈梦雷这才得以免去死罪,被发配奉天戍守。
宦海沉浮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李光地请假送母亲返回原籍。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光地返回京城,被授予翰林院掌院学士,在御前讲席上值讲,并兼任日讲官和起居注官,还负责指导庶吉士。过了一年,因为母亲患病,李光地上疏请求回家探望。
康熙二十七年(1687年),李光地返回京城。当时正值孝庄文皇后丧期,礼部官员对他提出弹劾,指责他途中迟延,身为三品卿员而未能及时来京叩谒孝庄文皇后梓宫,请交吏部议处。吏部议降五级调用,被康熙降旨宽免。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五月,他奏进的文章令康熙皇帝十分不满意,指斥他假冒道学,不能表率翰林,将他降为通政使司通政使。当年十二月,李光地重新被擢升为兵部右侍郎。
康熙三十年(1691年)二月,李光地又担任会试副考官,并与侍郎博霁、徐廷玺以及原任河督靳辅视察黄河工程情况。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正月,李光地奉旨提督顺天学政。当年四月,李光地的母亲离世,按照礼制李光地需解职回乡丧居以尽孝道,称为丁忧守制。康熙皇帝颁下谕旨,称:“提督顺天学政关系紧要,李光地特行简用,可在任守制。”李光地接到谕旨后表示:“臣蒙荷圣恩,怎敢不以残喘自效?”不过,他还是提请康熙给予九个月假,让自己往返治丧。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李光地服丧期满,康熙命其官复原职。次年,授工部左侍郎,仍兼任顺天督学。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二月,因“居官优善”、“清廉”,迁任直隶巡抚。在任期间,李光地很好治理了当地水患,得到康熙帝褒奖,不久被拔擢为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年(1701年),主持治理永定河的河务工程顺利竣工,获得了康熙手书“夙志澄清”匾额及御制永定河诗、御服衣冠等赏赐物品。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三月,给事中黄鼎楫、汤右曾等人合疏弹劾李光地抚绥直隶灾民不利,不将灾民逃散情形据实陈奏,请求朝廷严加处分。八月,御史吕覆恒劾奏李光地处理秋审事宜任意断决,给事中王原又颏奏李光地荐人不当。但是,这些非议大多遭到了康熙帝的否决。在吏部尚书任上,李光地对兵制、官俸、蠲免钱粮等方面屡有建言。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吏部接到康熙谕旨:“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优,著升为文渊阁大学士。”这样,年过花甲的李光地正式登上了相位。
晚年生活
康熙四十九年(1711年)后,李光地数次上疏请求休致。而晚年的康熙因立储不当之事心中郁郁,身体多病,对李光地这位老臣很是眷恋。他慰留李光地道:“见到卿的奏折,朕心中惨然。回想当年一班旧臣,今已杳然而去。像卿这样的,不过只有一二人还在朝中,现今朕也老了,实在不忍再多说什么。”
康熙五十二年(1714年),李光地应邀出席千叟宴,得到许多赏赐。康熙五十三年(1715年)六月,李光地再次请求休致,康熙暂准给假两年,让其处理完家中事宜即返京办事。八月,李光地陛辞之时,康熙赐其“谟明弼谐”匾额 。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四月,李光地返京,奉命勘阅大学士王琰等人所纂《春秋传说》及榆讨张昭等人所辑纂字。次年正月,阁臣奏定孝惠章皇后谥号,疏中脱漏“章皇后”三字,部议将李光地降三级调用,康熙下旨宽免。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77岁。皇帝派遣恒亲王允祺前往吊唁,赏赐千两金,谥号“文贞”。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
政治
李光地担任直隶巡抚期间治理河务、兴修水利。当时京城地区常遭受水灾,漳河与滹沱河汇合后容易泛滥成灾,于是康熙命李光地疏通漳河故道,将河水引入运河,以遏制滹沱河的水势。李光地前往当地严格考察,上奏称霸州、永清、宛平、良乡、固安、高阳、献县等地因为疏浚新河,占用了民田一百三十九顷,请求豁免老百姓的赋税,得到皇帝批准。而通州等六州县按规定设置红剥船六百艘,转运南来的漕粮,每艘船给供养田若干,遇到水旱灾荒按例也不能免除租赋,李光地又上奏请依照民田的制度予以免除。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皇帝御驾亲临子牙河视察治河工程,令李光地在献县东西两岸修筑长堤,西堤连接大城,东堤连接静海,长约二百余里。又在静海的广福楼、焦家口开辟新河道,引水入湖。从此下流更加畅通无阻,再也没有水患之灾。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褒扬了李光地的治河之功,将其提拔为吏部尚书。
文学
李光地生平著作丰富,主要有《周易通论》四卷、《周易观象》十二卷、《诗所》八卷、《大学古本说》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中庸余论》一卷、《读论语札记》二卷、《读孟子杂记》二卷、《古乐经传》五卷、《阴符经注》一卷、《参同契章句》一卷、《注解正蒙》二卷、《朱子礼纂》五卷、《榕村语录》三十卷、《榕村文集》四十卷、《榕村别集》五卷等。
李光地尤其在易学方面著作丰富,除康熙的《御纂周易折中》由他主编外,其个人著述还有《刷易通论》、《周易观彖》、《周易观彖大旨》、《象数拾遗》等。李光地治易的特点带有极大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以易学为纲,三注《范》,详注《参同契》。他对《洪范》、《参同契》、《中庸》三部书着力最多。他的著述尽力使易学服务于康熙朝的政治需要。“以易学致用、以性理说易”是李光地易学的重要特色。
叔父
李日煌
弟弟
李光坡:性格非常孝顺,在家不出仕,潜心经史学问。
李光垤
李光垠
儿子
李锺伦:举人,致力钻研经史性理,乃及诸子百家。尤其精通周官、礼记,称之为自己的“家学”。 [33]
李天宠(养子):进士,官居翰林编修,有志向,致力经学,与弟弟李锺侨、李锺旺均以穷经讲学为业。 [34]
李锺侨:进士,官居翰林编修,督学江西,后被降职为国子监丞。
李锺旺:举人,官居中书,任性理精义纂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