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学人物近现代王季思的古诗词
王季思

王季思

〔 近现代 〕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王季思的诗词(114条)

沁园春 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开幕赋

六十年间,文坛回首,战斗历程。记黄河咆哮,高歌反帝,大江汹涌,慷慨扬舲。

南国红花,西山枫叶,尽是前驱血染成。头颅在,为追求真理,不惜牺牲。

今朝重会群英,看万里秋空喜气凝。有沙场惯历,延安老将,义旗高举,四五新兵。

历史无情,人生有限,莫负葱茏双鬓青。为四化,愿同心同德,跃马长征。

怀人五绝 其五

炉烟曳地苦吟久,黄霰敲窗得句清。今日巴山无念我,江湖夜雨不同听。

鹧鸪天 其一 题朱震生落叶楼词

领袖词坛要霸才。乐章片玉总伤俳。低头独下辛侯拜,曾向长淮饮马来。

辽月黯,汉关隳。大江南北亦蒿莱。陆沉天醉关吾事,落木西风未是哀。

仿寒山子体四首 其二

百虫肥一鸭,百鸭肥一人。生人归泉壤,还饱虫蚁身。

释氏戒杀生,无乃妇女仁。杀机苟不动,大化何由钧。

金缕曲 病起示海燕

一病连三月。梦惊回,群魔乱舞,残星明灭。谁与先生传好语,帘外啾啾唧唧。

是双燕飞来海阙。岂有人间成长夜,渐海东霞起蒸天赤。

青山在,青林出。

十年前事宁堪忆。有多少沾巾儿女,一朝诀绝。谁信蛾眉螓首里,有此崚嶒风骨。

敢戟指璇宫妖孽。独为元勋悲早逝,摘青松翠竹标高洁。

长相勉,霜筠节。

临江仙 其二 瞻仰遵义会议会址及毛主席旧居

开罢中央三日会,四山晓色苍然。曈曈日出彩云间。

驱他浓雾散,春意满人寰。

主席当年留宿处,床头电话犹悬。风灯想象照无眠。

前人艰苦业,永与后人传。

好事近 梅

竹里见梅开,春意深深谁识。折取一枝簪帽,破东皇悭啬。

一晴便觉闷些些,怀抱新来别。几度初阳窗下,伴那人愁寂。

怀人五绝 其四

远水连山山接天,风怀那得似当年。《河传》三叠难为和,一夕笳声到枕边。

一九四四年国庆

倾国讴歌盛,穷乡樵织停。山呼断滩响,灯影乱溪星。

月落洞庭黑,云归梦泽腥。昔贤飞血地,回首涕零零。

怀人五绝 其一

城南憔悴老经师,细柳新蒲异昔时。一榻茶烟谁料理,秦淮日落鬼河嬉。

一萼红 其二 元宵送碧霞归永嘉。次夜,余亦自丽水回金华

小银屏。画回廊几折,依约旧曾经。草草杯盘,愔愔节序,花底尊酒同倾。

乍门外、东风撼屋,是谁与呼起醉魂灵。路转溪桥,曲传村鼓,残梦初醒。

还是太平天下,看千星照镜,一色春灯。狗马喧阗,鱼龙跋扈,谁念游子宵征。

想今夜、闺中对月,早红袖偎暖翠窗棂。甚日归来,解鞍诉与离情。

雨后新晴 马岗顶散步

披衣振策下楼台,消受秋光又一回。过雨繁花红照眼,迎阳嫩草绿盈阶。

读书报国心仍在,种树成林志不灰。昨夜重寻孔颜乐,星随杖履月随杯。

自题《翠叶庵乐府》 其二

五茸春色旧无双,几见飞花点客窗。盼到枫桥转愁绝,一痕黄月冷吴江。

自题玉轮轩二首 其一

旧传萧瑟诗千首,新种葱茏竹万竿。冰雪照人肝胆澈,开轩正对玉轮寒。

一九七四年与同辈选注《聊斋志异》,书成志感 其一

人天凄绝《长生殿》,云雨荒唐《燕子笺》。丝竹中年吾倦矣,爱他儿女说蒲仙。

鹧鸪天

万里晴光透碧霄,南天喜见积阴消。朝阳暖似新棉袄,春色鲜于旧锦袍。

人意好,岁收饶。同心为国看今朝。防骄反腐归中道,珍重神州百炼刀。

念奴娇 次韵宛春作

问斯何世,要漫天杀气,陶钧春物。犹有越王馀烈在,撑拄东南半壁。

匣剑宵鸣,髦头夜陨,奇耻行当雪。风云变换,汉家多少人杰。

追念羁旅江南,闲愁闲闷,岁岁随花发。诗笔纵横空自许,苦恨匈奴未灭。

湖上新来,料应难见,堤柳鬖鬖发。甚时还与,举杯同庆华月。

鹧鸪天 郊区冼、何两青年结婚席上赋

推倒三山得自由。郊区儿女有奔头。豆棚共摘珍珠串,菜垄同浇碧玉瓯。

双意合,两情投。瓜甜果熟结绸缪。从今了却心头愿,快马加鞭争上游。

仿寒山子体四首 其三

人一变而狐,狐一变而孤。所以孤者何,言与众人殊。

君看赵家村,杂剧弄假官。霜横丞相面,山拱大夫臀。

金缕曲 送友人至三磐防次

词苑论交谊。最难忘幼安奇节,龙洲豪气。酒后狂言惊四座,白眼看人一世。

偏许我忘年知己。燕市悲歌谁击节,枉抛残湖海英雄泪。

壶玉缺,壮心碎。

回首长安何处是。忍重看江山半壁,依稀天水。三月东风吹海蹙,想见中原万骑。

问记否西城题字。快意铅刀期一割,倚南天长剑宁终弃。

君行矣,我且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