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学人物唐代许棠的古诗词
许棠

许棠

〔 唐代 〕

许棠(生卒年不详),字文化,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许棠的诗词(152条) ►许棠的名句(3条)

寄敬亭山清越上人

唐代许棠

南朝山半寺,谢脁故乡邻。岭上非无主,秋诗复有人。

高禅星月近,野火虎狼驯。旧许陪闲社,终应待此身。

过洞庭湖

唐代许棠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

题郑侍郎岩隐

唐代许棠

朝退常归隐,真修大隐情。园林应得趣,岩谷自为名。

野步难寻寺,闲吟少在城。树藏幽洞黑,花照远村明。

海石分湖路,风泉遰雨声。性高怜散逸,官达厌公卿。

架引藤重长,阶延笋迸生。青门无到客,紫阁有来莺。

物外身虽隐,区中望本清。终难依此境,坐卧避钧衡。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唐代许棠

天降贤人佐圣时,自然声教满华夷。英明不独中朝仰,

清重兼闻外国知。凉夜酒醒多对月,晓庭公退半吟诗。

梁城东下虽经战,风俗犹传守旧规。

多朝轩冕冠乾坤,四海皆推圣最尊。楚玉已曾分卞玉,

膺门依旧是龙门。筵开乐振高云动,城掩鼙收落日昏。

尝念苍生如赤子,九州无处不沾恩。

未领春闱望早清,况联戎阃控强兵。风威遍布江山静,

教化高同日月明。九郡竟歌兼煮海,四方皆得共和羹。

东南自此全无事,只为期年政已成。

帝念淮壖疫疹频,牢笼山海委名臣。古来比德由无侣,

当代同途岂有人。夜宴独吟梁苑月,朝游重见广陵春。

多年疲瘵全苏息,须到讴谣日满秦。

三纪吟诗望一名,丹霄待得白头成。已期到老还沾禄,

无复偷闲却养生。当宴每垂听乐泪,望云长起忆山情。

朱门旧是登龙客,初脱鱼鳞胆尚惊。

东来淮海拜旌旟,不把公卿一字书。曾侍晚斋吟对雪,

又容华馆食兼鱼。孤微自省恩非次,际会谁知分有馀。

唯耻旧桥题处在,荣归无计似相如。

平生南北逐蓬飘,待得名成鬓已凋。寒浦一从抛钓艇,

旧林无处认风飙。程途虽喜关河尽,时节犹惊骨肉遥。

愁策羸蹄更归去,乱山流水满翻潮。

丹霄空把桂枝归,白首依前着布衣。当路公卿谁见待,

故乡亲爱自疑非。东风乍喜还沧海,栖旅终愁出翠微。

应念无媒居选限,二年须更守渔矶。

江上遇友人

唐代许棠

阙下分离日,杏园花半开。江边相值夜,榆塞雁初来。

坐久河沉斗,吟长月浸杯。鲈鱼非不恋,共有客程催。

泗上早发

唐代许棠

独起无人见,长河夜泛时。平芜疑自动,落月似相随。

楚外离空早,关西去已迟。渔歌闻不绝,却轸洞庭思。

忆宛陵旧居

唐代许棠

旧忆陵阳北,林园近板桥。江晴帆影满,野迥鹤声遥。

岛径通山市,汀扉上海潮。秦城归去梦,夜夜到渔樵。

寄建州姚员外

唐代许棠

诬谮遭遐谪,明君即自知。乡遥辞剑外,身独向天涯。

岭堠蛮云积,闽空瘴雨垂。南来终不遂,日探北归期。

下黄耳盘

唐代许棠

独下黄盘路,多虞部落连。云晴仍著地,树古自参天。

乱鸟飞人上,惊麋起马前。行行无郡邑,唯见虎狼烟。

冬杪归陵阳别业五首 其四

唐代许棠

乡国乱离后,交亲半旅游。远闻诚可念,归见岂无愁。

败苇迷荒径,寒蓑没坏舟。衡门终不掩,倚杖看波流。

宿青山馆

唐代许棠

下马青山下,无言有所思。云藏李白墓,苔暗谢公诗。

烈烧飞荒野,栖凫宿广陂。东来与西去,皆是不闲时。

寄盩厔薛能少府

唐代许棠

满县唯云水,何曾似近畿。晓庭猿集惯,寒署吏衙稀。

冰色封深涧,樵声出紫微。时闻迎隐者,依旧著山衣。

冬夜与友人会宿

唐代许棠

君初离雁塞,我久滞雕阴。隔闰俱劳梦,通宵各话心。

禁风吹漏出,原树映星沉。白昼常多事,无妨到晓吟。

寄睦州陆郎中(一作寄陆睦州)

唐代许棠

下国多高趣,终年半是吟。海涛通越分,部伍杂闽音。

晓郭云藏市,春山鸟护林。东浮虽未遂,日日至中心。

宿同州厉评事旧业寄华下

唐代许棠

从戎依远地,无日见家山。地近风沙处,城当甸服间。

阻河通渭水,曲苑带秦关。待月登楼夜,何人相伴闲。

青山晚望

唐代许棠

昔人怀感处,此地倍魂消。四海经摇落,三吴正寂寥。

风移残烧远,帆带夕阳遥。欲继前贤迹,谁能似隐招。

献独孤尚书

唐代许棠

虚抛南楚滞西秦,白首依前衣白身。退鹢已经三十载,

登龙曾见一千人。魂离为役诗篇苦,泪竭缘嗟骨相贫。

今日鞠躬高旆下,欲倾肝胆杳无因。

秋江霁望

唐代许棠

高秋偏入望,霁景倍关情。落木满江水,离人怀渭城。

山高孤戍断,野极暮天平。渔父时相问,羞真道姓名。

冬夜怀真里友人会宿

唐代许棠

静语与高吟,搜神又爽心。各来依帝里,相对似山阴。

漏永星河没,堂寒月彩深。从容不易到,莫惜曙钟侵。

送省玄上人归江东

唐代许棠

释律周儒礼,严持用戒身。安禅思剡石,留偈别都人。

雨合吴江黑,潮移海路新。瓶盂自此去,应不更还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