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学人物唐代姚合的古诗词
姚合

姚合

〔 唐代 〕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姚合的诗词(358条) ►姚合的名句(11条)

寄无可上人

唐代姚合

十二门中寺,诗僧寺独幽。多年松色别,后夜磬声秋。

见世虑皆尽,来生事更修。终须执瓶钵,相逐入牛头。

赠王山人

唐代姚合

贤哲论独诞,吾宗次定今。诗吟天地广,觉印果因深。

教演归恭敬,名标中外钦。既能施六度,了悟达双林。

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

唐代姚合

下伏秋期近,还知扇渐疏。惊飙坠邻果,暴雨落江鱼。

贵寺虽同秩,闲曹只管书。朝朝廊下食,相庇在肴菹。

送清敬闍黎归浙西

唐代姚合

大地无生理,吴中岂是归。自翻贝叶偈,人施福田衣。

夏尽滩声出,潮来日色微。郡斋师去后,寂寞夜吟稀。

送丁端公赴河阴

唐代姚合

炎天木叶焦,晓夕绝凉飙。念子独归县,何人不在朝。

市连风浪动,帆彻海门遥。饮尽樽中酒,同年同寂寥。

敬宗皇帝挽词三首

唐代姚合

从谏停东幸,垂衣宝历昌。汉昭登位少,周代卜年长。

彩仗三清路,麻衣万国丧。玄宫今一闭,终古柏苍苍。

晚色启重扉,旌旗路渐移。荆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时。

臣子终身感,山园七月期。金茎看尚在,承露复何为。

紫陌起仙飙,川原共寂寥。灵輴万国护,仪殿百神朝。

漏滴秋风路,笳吟灞水桥。微臣空感咽,踊绝觉天遥。

杏溪十首。杏水

唐代姚合

不与江水接,自出林中央。穿花复远水,一山闻杏香。

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

寄旧山隐者

唐代姚合

别君须臾间,历日两度新。念彼白日长,复值人事并。

未改当时居,心事如野云。朝朝恣行坐,百事都不闻。

奈何道未尽,出山最艰辛。奔走衢路间,四枝不属身。

名在进士场,笔毫争等伦。我性本朴直,词理安得文。

纵然自称心,又不合众人。以此名字低,不如风中尘。

昨逢卖药客,云是居山邻。说君忆我心,憔悴其形神。

昔是同枝鸟,今作万里分。万里亦未遥,喧静终难群。

惜别

唐代姚合

酒阑歌罢更迟留,携手思量凭翠楼。桃李容华犹叹月,

风流才器亦悲秋。光阴不觉朝昏过,岐路无穷早晚休。

似把剪刀裁别恨,两人分得一般愁。

县中秋宿

唐代姚合

鼓绝门方掩,萧条作吏心。露垂庭际草,萤照竹间禽。

棋罢嫌无月,眠迟听尽砧。还知未离此,时复更相寻。

八月十五夜看月

唐代姚合

亭亭千万里,三五复秋中。此夕光应绝,常时思不同。

九霄微有露,四海静无风。惆怅逡巡别,谁能看碧空。

郡中西园(一作许浑诗)

唐代姚合

西园春欲尽,芳草径难分。静语唯幽鸟,闲眠独使君。

密林生雨气,古石带潮文。虽去清秋远,朝朝见白云。

和座主相公雨中作

唐代姚合

清气润华屋,东风吹雨匀。花低惊艳重,竹净觉声真。

山际凝如雾,云中散似尘。萧萧下碧落,点点救生民。

缓洒雷霆细,微沾瓦砾新。诗成难继和,造化笔通神。

和高谏议蒙兼宾客时入翰苑

唐代姚合

兼秩恩归第一流,时寻仙路向瀛洲。钟声迢递银河晓,

林色葱笼玉露秋。紫殿讲筵邻御座,青宫宾榻入龙楼。

从来共结归山侣,今日多应独自休。

送崔之仁

唐代姚合

欲出还成住,前程甚谪迁。佯眠随客醉,愁坐似僧禅。

旧国归何处,春山买欠钱。几时无一事,长在故人边。

题李频新居

唐代姚合

赁居求贱处,深僻任人嫌。盖地花如绣,当门竹胜帘。

劝僧尝药酒,教仆辨书签。庭际山宜小,休令著石添。

和东都令狐留守相公(一作奉寄东都留守令狐相公)

唐代姚合

除官东守洛阳宫,恩比藩方任更雄。拜表出时传七刻,

排班衙日有三公。旌旗严重临关外,庭宇清深接禁中。

三十六峰诗酒思,朝朝闲望与谁同。

送崔郎中赴常州

唐代姚合

贵是鸰原在紫微,荣逢知己领黄扉。人间盛事今全得,江上政声复欲归。

风起满城山果落,雨馀穿宅水禽飞。昔年尝作毗陵客,石峭泉清天下稀。

春日游慈恩寺

唐代姚合

年长归何处,青山未有家。赏春无酒饮,多看寺中花。

买太湖石

唐代姚合

我尝游太湖,爱石青嵯峨。波澜取不得,自后长咨嗟。

奇哉卖石翁,不傍豪贵家。负石听苦吟,虽贫亦来过。

贵我辨识精,取价复不多。比之昔所见,珍怪颇更加。

背面淙注痕,孔隙若琢磨。水称至柔物,湖乃生壮波。

或云此天生,嵌空亦非他。气质偶不合,如地生江河。

置之书房前,晓雾常纷罗。碧光入四邻,墙壁难蔽遮。

客来谓我宅,忽若岩之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