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学人物近现代受庆龙
受庆龙

受庆龙

〔 近现代 〕

受庆龙(1882-1952),字云亭,静宁威戎镇受家峡人,清末秀才。幼时家境清贫,后游学于平凉柳湖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庆龙当选为静宁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应甘肃省人民政府的邀请,以特邀代表身份列席甘肃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1951年出席了甘肃省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1952年2月,卒于家,享年71岁。庆龙一生喜爱作诗,手稿在“文革”中被焚烧殆尽,仅存与友人同游新疆博克达山写的《博达游记》一册(1901年由新疆官书局出版)。 ►受庆龙的诗词(1条)

人物生平

受庆龙(1882-1952),字云亭,静宁威戎镇受家峡人,清末秀才。幼时家境清贫,后游学于平凉柳湖书院。

光绪三十二年(1906)夏,庆龙随长庚出师至新疆迪化藩署,任陆军督练处测绘科长,代办将弁学堂监督兼陆军小学堂测绘教授。其时,日本外务游历官商务学士林出贤次郎在疆,每日公务而外,无片刻不论文谈心,无星期不并马驱驰,情义甚笃。

宣统三年(1911)10月10日,武昌起义,庆龙跻身革命队伍。民国元年(1912)正月十七日,同刘子厚一同来到秦州(天水),“出示两湖同乡公函,劝钺举义”。二十三日,黄钺在秦州宣布独立,成立了甘肃临时军政府,受庆龙任军政司厅长。

民国14年(1925),受庆龙在平凉镇守使张兆钾部任参谋。张系北洋军阀吴佩孚之亲信,将倾向进步的高桂滋抓获,交平凉县政府管押,拟严加惩办,受庆龙设计释放,使高免遭横祸。此后受庆龙参加陕军,进行北伐。北伐战争后,军阀割据,内战愈烈,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庆龙愤然而去南海普陀山为僧。高桂滋从平凉逃出,即参加东北军,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军长,得知庆龙情况后,亲自请他下山,任十七军少将参议。“九?一八”事变后,高率部参加长城抗战,毛泽东致电高桂滋,说高的功绩“令国人同佩”。“西安事变”后,庆龙力劝高通电响应“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号召。“芦沟桥事变”爆发后,高桂滋主动请缨,率军参战,庆龙屡立战功。

民国32(1943),庆龙回乡,定居静宁县城。后倡议并直接参与《静宁县志》(半部手稿)的编修工作,又与王尔全等协商筹办学校、兴修水利等地方公益事务,为民称道。

庆龙一生喜爱作诗,手稿在“文革”中被焚烧殆尽,仅存与友人同游新疆博克达山写的《博达游记》一册(1901年由新疆官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