𦥝字UNICODE编码U+2695D,10进制: 158045,UTF-32: 0002695D,UTF-8: F0 A6 A5 9D。
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未集下】【臼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韻會》以沼切《正韻》伊鳥切,遙上聲。《說文》抒臼也。挹彼注此謂之。
又《廣韻》以周切《韻會》夷周切,音尤。義同。
又《廣韻》《韻會》羊朱切《集韻》容朱切,音余。《博雅》抒也。
【卷七】【臼部】
抒臼也。从爪臼。《詩》曰:“或簸或舀。”抭,舀或从手从宂。,舀或从臼宂。以沼切〖注〗舀,《正字通》同。,《集韻》同。
(舀)抒臼也。生民詩曰。或舂或揄。或簸或蹂。毛云。揄、抒臼也。然則揄者、舀之叚借字也。抒、挹也。旣舂之。乃於臼中挹出之。今人凡酌彼注此皆曰舀。其引伸之語也。从爪臼。會意。以沼切。今語也。古音讀如由。釋文引說文弋紹切。音隱巳如此。詩曰。或簸或舀。此偁或舂或揄也。簸字系一時筆誤耳。舀揄不同。則或許所據毛詩作舀。或許取諸三家詩。如毛作革、韓作?之比。皆不可定。
(抭)舀或从手宂。从手宂聲也。宂今音在九部。古音當在三部。周禮舂人。奄二人。女舂抭二人。奚五人。鄭曰。抭、抒臼也。引詩或舂或抭。禮有司徹篇。執挑匕柄以挹湆注於疏匕。鄭云。挑讀如或舂或抭之抭。按鄭君注禮。多用韓詩。然則韓詩作抭。卽舀也。
()舀或从臼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