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宋代次韵尹潜感怀

次韵尹潜感怀

yùnyǐnqiángǎnhuái怀--chén

éryòukànràohuáichūntànyóuwèiguóyǒurén

shǐ使cuìhuázhōuxiànshuíchíbáijìngfēngchén

niántiānqióngshìwànjiāngjiànzàishēn

gòngshuōjīnlínglóngfàngchéngǎnyānjī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时值春季,金兵第二次南犯,叹息却无能为力,才不得展。

岂可使皇帝到处流亡,谁又能像诸葛亮执白羽扇,指挥三军澄清宇内呢?

现时的转徙流离,正由于五年的无穷事变。

我在烟津迷路之上,感到金陵有帝王气,应定都于此。

注释

周莘(字尹潜)是陈与义的诗友,其诗亦学杜甫。陈与义避乱襄汉、转徙湖湘之际,和周屡有倡和。此诗即其中之一,是一首因巨大历史事变而引发无限感慨的政治抒情诗。

胡儿:指金兵。

又:建炎二年(1128)冬,金兵曾扰徐、泗,攻扬州,次年春再至,故言“又”。

绕淮春:淮水附近春色。徐、泗、楚、扬,皆属这个地区。

叹息:指周诗的忧国内容。

犹为国有人:还算是有爱国的人。

可使:反问,言不可使。

翠华:用翠羽为饰的旗,因是皇帝所用,故常用它指皇帝。

周宇县:指周游天下,暗喻到处奔逃。宇县:犹言天下。建炎三年(1129)正月,金兵取徐州,逼泗州,二月犯楚州,南迸至瓜州,宋高宗自扬州奔镇江,经常州、吴江、秀州诸地,最后达杭州。

白羽:指白羽扇。

语林说:诸葛亮执白羽扇,指挥三军。

风尘:戎马所至,往往尘土飞扬,故以“风尘”言战乱。

五年:自宣和七年(1125)到建炎三年(1129),恰是五年。

无穷事:言变乱剧烈频繁。

万里句:在奔逃流亡中幸保性命。“见在身”:现时存在的躯体。见:同现。

“共说”句:希望定都金陵,抗金进犯。

“龙虎气”:即天子气。诸葛亮称金陵形势“钟山如龙蟠,石头如虎踞”;《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曰:‘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放臣:被谪贬的官吏。陈与义自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谪监陈留酒税,到此时仍未复官。迷路感烟津:对当前大势本不甚了然,但觉得定都金陵是出路。

参考资料:

1、西渡.名家读宋元明清诗: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06月第1版:第181页

赏析

该诗首联点明次韵感怀,称赞周莘,以下自抒所感;描写了南宋时期的政治的动乱,是一首因巨大历史事变而引发无限感慨的政治抒情诗。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相济、对仗等手法,既痛斥金人之侵掠,又批判朝廷之无能,年深月久,不见转机,流亡道路,感情激荡,笔墨深至。

首联写时事。靖康之变,北宋亡,建炎元年(1127)高宗即位。其年冬,金兵南下,高宗退守扬州,建炎二年冬三年春,金兵又大举南侵,直逼扬州,高宗仓皇渡江,逃往杭州。前句写金兵南下,连陷徐、泗、楚三州。“绕淮春”既指出三州地在淮河流域,又点明时值春季;而“又”字则道出金兵屡次南侵的事实。金兵南侵,蹂躏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激愤,后句即吐露了他的这种心情。“叹息”二字,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意;“犹为国有人”,用贾谊《治安策》“犹为国有人乎”成句,一腔忠愤喷薄而出。 颔联对仗工整,语句看似平实,却奔涌着诗人内心激越的忧愤之情:岂能让皇帝四处流亡奔波,而谁来指挥三军澄清宇内呢!“翠华”本指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此指代皇帝。“周宇县”指周游天下,此则暗喻宋高宗几年来四处奔逃的窘境。“白羽”指白羽扇。魏晋时人常持羽扇指挥三军,此借指有杰出才能的将帅。“静风尘”指平息战乱。

三四句以问句组联,语气突兀、感情激越而又对仗工整。诗人大声疾呼:岂可使皇帝到处流亡,谁能指挥三军澄清字内呢?如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云: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苏轼《祭常山回小猎》诗云:“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杜甫《赠别贺兰锗》诗云:“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由此可知,陈与义写诗,确实“多用杜实字”(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句法能参杜拾遗”(仇远《仇山村遗集·读陈去非集》)。

颔联如此,颈联亦然。杜甫《夜闻筹篥》诗云:“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上句言国多战乱,下句叹身久飘零。这首诗的五六句即从这两句脱胎而出,而又自述情事,并非蹈袭古人。自宣和七年(1125)金灭辽攻宋,到建炎三年(1129),五年中天翻地覆,变乱相仍。这种种事变,无穷感叹,尽纳入“五年天地无穷事”一句之中。“万里”句则叙个人奔走江湖,饱经忧患,幸而获全性命。意思是说,现时的转徙流离,正由于五年的无穷事变。两句表达了一种因果关系,虽对仗工整而一气直下,不用嗟叹字面而嗟叹之意自见,忧愤之情溢于言表。

尾联是说自己在烟津迷路之上(意即对当前大势本不甚了然),感到金陵有帝王气,应定都于此。“共说”一语切“次韵感怀”之题,意谓这是他和周莘的共同主张。陈与义自宣和六年谪监陈留酒税,到此时仍未复官。定都于何地,是南宋主战派与投降派激烈斗争的一个重大问题。主战派力主定都金陵,旨在据此虎踞龙蟠之地,不仅可以凭借长江天险,抗击金兵南进,而且可以在有利时机挥师北伐,恢复中原。投降派畏敌如虎,只求偏安,不图恢复,则反对定都金陵。当时虽尚未定都,但陈与义从高宗一径南逃的行动中,已经感觉到了投降派的卑劣意图,于是就在诗中陈述了自己的主张。这时事态的发展,尚未达到建炎四年春高宗逃到温州时那样严重,诗人便只用了“放臣迷路感烟津”这种说法,纡徐婉转而用意闳深。

这首诗抚事感时,沉痛激越,寄托遥深,不独得杜诗句法,且亦得杜诗精神。由于身世、时代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陈与义后期诗歌的忧国爱民之意,与杜诗相近,成就确乎在同时代诗人之上。刘克庄评论说:“元祜后诗人叠起,……要之不出苏、黄二体而已。及简斋出,始以老杜为师。……造次不忘忧爱,以简严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当在诸家之上。”(《后村诗话》前集卷二)杨万里也称赞他“诗宗已上少陵坛”(《诚斋集·跋陈简斋奏章》),大致都是不错的。

参考资料:

1、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916页

创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高宗即位,国祚似可中兴,但其实仍无宁日。建炎元年(1127)冬至二年(1128)春,金兵三路南犯,将宋高宗赶至扬州。建炎二年冬至三年(1129)春,金兵又大举南下,连陷徐、泗、楚三州,直逼扬州,高宗仓惶渡江,经镇江、常州、吴江、秀州等地,最后到达杭州。此诗作于建炎三年(1129),作者正避乱襄汉,转徙湖南之际。时金兵陷徐泗楚扬诸州,作者深为忧虑,于是写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之情。

参考资料:

1、胡守仁、胡敦伦.江西诗派作品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10:,第255页

猜您喜欢
鹧鸪天·薄命妾辞

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唐代杜牧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中 一作:衷)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七哀诗三首·其二
两汉王粲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杏花
唐代韩愈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

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

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

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

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

鹧鸪钩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

岂如此树一来玩,若在京国情何穷。

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

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绿珠篇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此日可怜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

君家闺阁不曾关,常将歌舞借人看。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四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

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拜星月·高平秋思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暖日明霞光烂。水眄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满江红·赤壁怀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岁晚

月映林塘静,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菂,扶衰坐野航。

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
宋代苏轼

北望平川。野水荒湾。共寻春、飞步孱颜。和风弄袖,香雾萦鬟。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

飞鸿落照,相将归去,淡娟娟、玉宇清闲。何人无事,宴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陈与义的诗词 ► 陈与义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