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宋代题淮南寺

题淮南寺

宋代程颢

huáinán--chénghào

nánběiláixiūbiàn便xiūbáipíngchuījǐnchǔjiāngqiū

dàorénshìbēiqiūrènwǎnshānxiāngduìchóu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去北来没有羁扰我想休息就休息,西风吹尽楚江上的白草蘋煞是悲戚。

我们修道的人可不是为秋天感到悲哀的旅人,任凭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相对愁悲。

注释

淮南寺:寺名,在今江苏扬州。

淮南:道名。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

休便休:有休息之处就随遇而安地休息。

白蘋(píng):开白花的水上浮萍。

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道人:修道的人,这里是诗人称自己。

悲秋客:为秋天感到悲哀的旅人。

一任:听凭。

晚山:即秋天黄昏时的山。

参考资料:

1、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94-95

2、汤霖.千家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99-100

3、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123-124

赏析

这首诗首句写诗人在南来北往的旅途中,遇到能休息的地方便休息;次句写江水中的白珋已经消失了,水波粼粼,呈现出一派深秋的景色。后两句即景抒怀,三句自称不是逢秋就会伤感的一般文人;末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听凭傍晚的秋山相对发愁。诗写得富有韵味,显示出作者超尘脱俗的气质。

诗的起笔突兀,一开始就指出:不论是南去北来,还是北去南来,诗人总是想去就去,想休息就休息,无优无虑,恬然适意。诗的第二句紧承首句写道:“白蘋吹尽楚江秋。”诗人象是回答说,正是在萧萧秋风把白蘋都吹落了的深秋季节才如此这般说来。他身处秋气潇杀、万物凋零的深秋季节,丝毫没有悲哀凄凉的感觉,反而无优无愁,安然处之。本来,诗人得休便休已经够洒脱了,再有后一句萧瑟景象的衬托,就更显示出超尘脱俗的气质。在中国历史上,历来有“悲秋”的传统。一到秋天,西风瑟瑟、枯叶飘零,这萧条凄清的景象极易引发诗人对不如意的人生大兴悲叹之辞。早在战国时期,楚人宋玉作《九辩》,第一句就叹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此诗作者能如此逢秋而不悲,随遇而安、怡然自得。诗的前两句在叙述诗人不寻常的举止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问号。

诗的三、四句紧扣首二句之意、“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在这里,诗人以道人自比,表现出诗人对闲适味道。飘逸、淡泊无求境界的向往。诗人之所以能够“南去北来休便休”,就是因为他不是见秋生悲的“悲秋客”,而是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道人。因此,当众人对秋生悲时,诗人自然无悲可言,“一任晚山相对愁”。此时,作者远远望去,楚江两岸的山脉凄清寥落,像是在飒飒秋风中相对发愁。晚山本来不会悲愁,在超脱淡泊的道人看来,晚山也不会悲愁。只有在悲秋人眼里,晚山连同周围的一切才看上去象是都在悲叹哀伤。在此,诗人没有直接去写愁容满面的“悲秋客”,而是通过“悲秋客”眼里所看到的秋暮中凄凉悲伤的景物来写“悲秋客”,这样写,更显示出诗人超然物外的潇洒飘逸。

程颢是北宋有名的理学家,他这首诗就有些谈禅(佛教道理)的味道。但诗人并不是真的那么旷达,真的能超凡脱俗。其实他写要“休便休”,恰恰说明他对“南去北来”已经感到疲倦,渴望守着家人过宁静安逸的生活;他写“白蘋吹尽楚江秋”,可见他对秋天的到来是敏感的;他写“晚山相对愁”,恰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所以欣赏诗歌,既要看诗歌中的议论,更要看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

参考资料:

1、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94-95

2、汤霖.千家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99-100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暂息淮南寺中,见秋江白蘋为风吹尽因而有理于人生行止而作。

参考资料:

1、汤霖.千家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99-100

猜您喜欢
东阿道中晚望

东风吹绽红亭树,独上高原愁日暮。

可怜骊马啼下尘,吹作游人眼中雾。

青山渐高日渐低,荒园冻雀一声啼。

三归台畔古碑没,项羽坟头石马嘶。

偶成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野老
唐代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秋登越王台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宝剑吟
宋代陆游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

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

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

庆宫春·双桨莼波
宋代姜夔

  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钴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淞。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阙,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余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余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挡素袜。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明挡 一作:珰)

木兰花慢·断桥残雪
宋代周密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冸寒睍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琅玕。半倚云湾。孤棹晚、载诗还。是醉魂醒处,画桥第二,奁月初三。东阑。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湿锦鵷斑。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

点绛唇·新月娟娟
宋代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浯溪摩崖怀古

湘江曾闻有浯溪,片帆今挂湘东西。

上摩石崖与天齐,江头落日云凄凄。

山昏雨暗哀猿啸,步入烟萝转深峭。

元颜千古迹不朽,星斗蛟龙两奇妙。

中兴当时颂大唐,大唐家国天为昌。

妖环忽见诚非祥,土花失色急寿王。

明皇父子紊大纲,从此晏朝耽色荒。

天下黎庶暗罹殃,击损梧桐按霓裳。

谁知鼙鼓动渔阳?肃宗灵武何仓皇?

回来张后年初芳,前杨后李真匪良。

养以天下理所常,胡为南内成凄凉。

三千宫女为谁妆?空遗两鬓愁秋霜。

千载父子堪悲伤,修身齐家肇明皇。

后来历历事愈彰,源流有自咎谁当。

岂惟当时留锦囊,至今人说马嵬坡下尘土香。

扫花游·秋声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程颢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 程颢的诗词 ► 程颢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