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jīngménsòngbié--bái

yuǎnjīngménwàiláicóngchǔguóyóu

shānsuípíngjǐnjiānghuāngliú

yuèxiàfēitiānjìngyúnshēngjiéhǎilóu

réngliánxiāngshuǐwànsòngxíngzhōu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注释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万里:喻行程之远。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8-129

2、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2月:13-18

3、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6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首诗具体写作时间不确定,具体有三种说法:一说作于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726年(开元十四年)。

参考资料:

1、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2月:13-18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6

3、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02-303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这句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种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其中“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如何把四种景象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中呢?作者用一个“随”字把“山”与“野”联结在一起,用“入”字把“江”与“荒”联结在一起。“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随着山脉的走向越来越低,最终没入大地,平原也愈加广阔,诗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而“尽”字则道出了山脉消失,平原呈现时,诗人眼前豁然开朗的喜悦感觉。 “入”字则带着强烈的楔入感,描绘出了长江冲击荒原的力量,也激发着作者的豪情。作者内心的激昂奋进,也随着水流奔向遥远的天际。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入”字有同样的意蕴。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这一句是长江近景的描写。“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参考资料:

1、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02-303

猜您喜欢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宋代岳飞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古八变歌
两汉佚名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

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

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

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

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记年时、人人何处,长亭曾共杯酒。酒阑归去行人远,折不尽长亭柳。渐白首。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青条似旧,问江北江南,离愁如我,还更有人否。

留不住,强把蔬盘瀹韭。行舟又报潮候。风急岸花飞尽也,一曲啼红满袖。春波皱。青草外、人间此恨年年有。留连握手。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白下驿饯唐少府
唐代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青云上 一作:青云去)

秋风函谷应诏
唐代徐惠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

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

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唐代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留别王司马嵩
唐代李白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

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梦李白二首·其二
唐代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