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ī推chuāng窗--yuán袁méi枚
lián连xiāo宵fēng风yǔ雨è恶,,péng蓬hù户bù不qīng轻kāi开。。
shān山shì似xiāng相sī思jiǔ久,,tuī推chuāng窗pū扑miàn面lái来。。
译文
一整夜风雨都非常凶猛,我的住处简朴不敢轻易开窗。
山好似知道我渴望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心情,一推开窗便扑面而来。
注释
连宵:即通宵,一整夜。
恶:形容风雨之凶猛。
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户,形容住房简朴。
轻:轻易,随便。
这首诗前二句透露出诗人对官场险恶的认识及对自己仕途不舛的懊悔;后二句描绘了诗人推窗后一种油然而生的“喜”。此诗构思精巧,比喻贴切,真挚亲切,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山水田园的热爱。
诗一开头便展现出一个郁闷压抑、与世隔绝的形象。一连几夜的恶风苦雨,这不仅是对于天气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当时所处政治环境的刻画。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不轻易出门,那扇通向外界的柴扉也变得格外地沉重。一个厌恶人世、逃避现实的诗人形象维妙维肖,活脱脱地被描绘出来。但是,诗人酷爱美景、性嗜山水的本性是无法束缚住的,诗人情不自禁地推开了通向现实的窗子,那很久未见的山。带着无尽的相思之情,扑面而来,至此诗人的心灵与大自然交融一体,随着推开具体实在的窗,诗人心灵的窗户也豁然开启,原有的不快心情经清新的山景、淳香的空气洗礼,顿时荡涤一尽,烟消云散,结句委婉含蓄,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余地。
袁枚认为,“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随园诗话》卷二),“作诗,不可以无我”(《随园诗话》卷七),诗人提倡性灵,效法自然,在《推窗》诗中,同样也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作者紧扣题目,表面写自然景物而实际抒发自我情感,表面无我,而处处有我。诗人用“风雨恶”、“不轻开”,质朴丽又恰到好处地写出了当耐环境的险恶,刻划绝妙,自然本色。一“久”一“扑”,活现出一个久处樊笼而渴求自由的灵魂,写得新鲜而有气势,颇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气派。“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一句,将无生命的山岳赋予人的灵性感情,物我一体,景情交融,静动结合,实为不可多得的佳句。
参考资料:
1、张秉成,萧哲庵主编.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年12月:632
袁枚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与山水为邻,以林鸟作伴,过起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诗人酷爱大自然,亦因得江山之助而写下大量山水景物诗。自然界朝晴夕阴,风雨多变,这就使敏感的诗人时忧时喜,进而产生创作灵感,常赋诗以抒发之。这首作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的诗就是写诗人于清晨雨霁风止后推窗一刹那间的审美感受。
参考资料:
1、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1477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