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宋代闻种谔米脂川大捷

闻种谔米脂川大捷

宋代王珪

wénzhǒngèzhīchuānjié--wángguī

shénbīngshíwànchéngqiū西yāofēnshōu

sāiwàizhǎngchéngguāntóu

jūnwángbiéhuìlíngyānjiāngshuàijīnqīngdìngyuǎnhóu

dàorénnéngbàoguóhóngxíngliángzhōu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十万大军趁着秋天草丰马壮,大军西征,一举消灭了西北边塞的敌人。

边塞从此没有了战马嘶鸣,无仗可打,安定祥和。种谔有如长城,守卫着玉门关。

他功高当世,定能绘图凌烟阁,青史扬名。他的功劳远远胜过班超。

不要说没有能够报国之人,此行高举战旗,定当一举收复凉州。

注释

种(chóng)谔:字子正,宋神宗时人。官至凤州团练使,知延州。为人残忍狡诈,但战功颇多。米脂川大捷:《宋史·种世衡传·附种谔传》载:“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米脂,宋时置米脂砦,因米脂河而得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川,平原,原野。

神兵:神奇莫测的兵,这里称赞宋兵。

十万:种谔所领之兵实为九万三千,这里是举其成数。

乘秋:趁着秋天草丰马壮的季节进行战争

西碛(qì):西北沙漠地带,这里用以指西夏。

妖氛:妖气。本指凶灾、祸乱,这里指西夏的嚣张气焰及其对宋边的危害。

一夕:一旦,一日。收:肃清。

榆塞:塞名,又称榆林塞、榆谿塞,据《汉书》记载为秦修长城所在,蒙恬曾于此处“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因以名之。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此处用为边塞通称,唐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诗中有“边烽警榆塞”之句。

玉关:指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疏勒河边,汉武帝时为内地通西域要道,宋以后逐渐衰落,关遂废圮。

别绘:另外绘制。

凌烟阁:唐皇宫殿阁名。刘肃《大唐新语·褒赐篇》载,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图画开国功臣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尉迟敬德等二十四人于长安凌烟阁上,以褒彰其功业。太宗亲自作《赞》,褚遂良题阁,阎立本画。

轻:轻视。

定远侯:《后汉书·班超传》载,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威震西域三十六国,以功封定远侯,封地在今陕西省镇巴县。这句说种谔功胜班超,是溢美之词。

取:收复。

凉州:古州名,西汉始置为州,东汉时所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及青海、内蒙古的一部分。西夏所辖地为古凉州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1、刘国辉选注. 思报国 中国历代从军诗[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8:138-139.

2、邓亚文编著. 五朝千家诗 宋元[M]. 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2017:180-181.

3、胡光舟,周满江主编. 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 3[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0:386-387.

4、葛杰编. 中华浩歌[M]. 昆明: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7:156-159.

赏析

在宋与西夏的多次战争中,宋军常打败仗,所以听到种谔米脂川大捷的消息使诗人兴奋不已。诗人颂扬了这场胜仗,认为它可以一扫西夏的嚣张气焰,使西北边塞安宁,种谔等人的功劳不在班超之下,可与凌烟阁的功臣并举。全诗构思严谨,属对工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气概,风格雄奇,意境开阔。

首联使用轻笔,点明战争已经取得胜利。“忽乘秋”,是说在深秋初冬,宋军突然发动攻击。“一夕收”,即一夜之间便把西夏兵消灭了,结束战事。这都说的是战争进展迅速,平中见奇,渲染了宋军的神奇莫测和迅捷勇猛。然而,诗中暗写宋军的强悍,西夏兵力的劣败。上句称颂“神兵”,下句贱称“妖氛”,爱憎分明。西夏政权的建立人之一李继迁曾经受过宋朝赠送的五州之地,并且担任节度使,而后背叛了宋朝,不以和睦相处,反以兵刃相向。加上王珪曾经为宋军督战而败北,那么他对西夏的感情可想而知,他对宋军此战取胜又是多么兴奋了。

颔联写战果,乐观地展望了大捷后安宁和平的边塞局势。一方面西夏军逃遁,一方面宋阵巩固,边境得以安宁。西夏人以游牧为主,每当秋高草肥时就闯入宋境掠夺。唐宋时把加强西北边防叫“防秋”。首句说宋军“忽乘秋”,即暗用“防秋”意。现在防秋胜利了,北人逃了,边境那边无声无息,所以说“匹马不嘶榆关外”。长城故址西起临洮,到明代加以重修,才以嘉峪关为西端。这里说“长城自起玉关头”,是一种泛泛说法,意思是长城如今得以有首有尾,完整地起到保卫宋朝江山的作用。把这个意思深化一层,就是有了种谔这样的良将,朝廷可以信赖他,就像可以凭仗的长城屏障一样了。这一层曲笔点到了题旨,引起后半篇的感想。

颈联盛赞种谔等人的卓越功勋。诗人没有直接颂扬,而是借用汉唐时代的两个典故,说种谔等人的功劳不在定远侯班超之下,可与凌烟阁的功臣相提并论。凌烟阁是唐太宗表彰武将战功的建筑物,因为把功臣像画在阁壁上,所以说“绘”。“别绘”,是说宋朝皇帝应该另外造阁,绘上宋将图像。一个“轻”字,大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和气概。

尾联语重心长地指出并不缺乏报国志士,像种谔这样的良将,一定会高举战旗,乘胜去收复失地凉州。“莫道”句以否定句式充分肯定了种谔等宋军将士的爱国思想。“行去”以轻松的口吻直抒豪迈之情。结尾特别提到凉州,值得一思。凉州在唐代本来已是边城,到宋代早已不属朝廷管辖了。南宋陆游念念不忘的“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也正是北宋王珪梦寐以求的。

这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慷慨激昂的感情。全诗构思严谨,布局恰当;属对工整,用笔稳健;风格雄奇,意境开阔,是一首颂捷奏凯的快诗。

参考资料:

1、葛杰编. 中华浩歌[M]. 昆明: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7:156-159.

2、刘凤泉,牟瑞平,蔡玉和主编. 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M].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9:368-369.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宋朝与西夏时战时和,永无休止。米脂在宋初属于银州,位于今陕西省东北部,黄河西岸、无定河中下游,宋太宗至道以后渐没于西夏政权。因为这里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一个要冲地带,北宋曾数次用兵收复它。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八月,北宋名将种谔统率宋军九万三千人从绥德城出发,九月包围了米脂城。西夏闻讯引兵来救,双方在无定河边交战。宋军英勇冲杀,击溃夏兵六万余人,斩获敌首五千级,缴获战马五千匹。同年十月,种谔乘胜攻克米脂城,收复了失地。宋军出征持续三月,奋战数十昼夜,终于取得了宋史上少有的一次大胜利。在宋与西夏的多次战争中,宋军常吃败仗,因此这次米脂川大捷使北宋朝野群情振奋。王珪此时为银青光禄大夫,闻捷后写下这首诗赞扬种谔的胜利。

参考资料:

1、刘国辉选注. 思报国 中国历代从军诗[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8:138-139.

2、葛杰编. 中华浩歌[M]. 昆明: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7:156-159.

3、刘凤泉,牟瑞平,蔡玉和主编. 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M].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9:368-369.

猜您喜欢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四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到此身。

潼关吏
唐代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
唐代韩愈

奉使羌池静,临戎汴水安。

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

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

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早发
宋代宗泽

繖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宋代岳飞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汴京纪事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重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武昌阻风
宋代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剑器近·夜来雨

夜来雨。赖倩得、东风吹住。海棠正妖娆处。且留取。

悄庭户。试细听、莺啼燕语。分明共人愁绪。怕春去。

佳树。翠阴初转午。重帘卷,乍睡起、寂寞看风絮。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彩笺无数。去却寒暄,到了浑无定据。断肠落日千山暮。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 王珪的诗词 ► 王珪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