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清代哀旅顺

哀旅顺

āishùn--huángzūnxiàn

hǎishuǐhóngyānjiǔdiǎnzhuàngzāishítiānxiǎn

pàotáihǎnhóngjiāngwēiwàngyǎn

xiàyǒushēnchílièjiànqíngtiānléihōngdiànshǎn

zuìgāofēngtóuzòngyuǎnlǎnlóngbǎizhàngyíngfēngzhǎn

zhǎngchéngwànwèiqiànjīngpéngxiāngdàn

ángtóushìdāndānshēnshǒujuézhōnggǎn

wèihǎitiánshānhànwànguǐmóudǎn

cháojiěchéngjiéhuīwéndàojūndǎobèilá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无边的海水环绕着中国国土,此地是如此壮观实在是天险。

一座座屹立的炮台好似发怒的猛虎,红衣大炮更是无比威严。

下面有海湾那里排列着巨舰,晴天里发出雷鸣夜有闪电。

站在最高峰上放眼远望,百丈高的龙旗迎风展。

形势险要,好像是万里长城的护城河,帝国主义列强都想染指此处。

昂头侧看虎视眺晚,伸手欲夺终是不敢。

可以说海能填平山能撼,魔鬼们再三图谋无此胆。

一旦陷落遭浩劫,听说敌兵来自山背面。

注释

旅顺:又称旅顺口,在辽东丰岛最南端,形势险要,与山东成海卫同为北洋海军基地。

一泓(hóng):一片。泓:水深的样子。

烟九点:中国古时分为九州,从天上俯视大地,不过像九点烟尘。诗中指中国国土。

虎阚(hǎn):老虎发怒的样子。

红衣大将:指大炮。明末清初仿荷兰大饱而造的一种炮,称红衣大炮。

俨(yǎn):庄重,整齐。

深池:指大船坞。

晴天雷轰夜电闪:谓北洋水师昼夜练兵发炮时的声威和情景。

纵远览:放眼远望。

龙旗:清朝的国旗。

颭 (zhán):招展,飘动。

长城万里此为堑:旅顺形势险要,好像是万里长城的护城河。堑:防御用的深沟。

鲸(jīng)鹏:比喻指帝国主义列强。

摩:磨擦。诗中指相互争夺。

啖(dàn):吃。

睨(nì):斜视。

眈(dān)眈:贪婪注视的样子。

攫(jué):抓取。

撼:摇,摇动。

万鬼:指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

劫灰:劫火余灰。劫火:佛家语,指世界毁灭时的大火。诗中指旅顺的陷落。

蹈背来:从背后而来。当时日军先占领大连,随后从旅顺的背后发起进攻,攻陷旅顺。

参考资料:

1、刘义钦,史言喜,梁文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下):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2:第534页

2、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清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02:第189-190页

赏析

这首诗前十四句极言旅顺港的形势之壮险、战备之精良、军威之雄壮,正是天下无双,固若金汤。最后两句骤然转折,将前文陡然抹倒,金城之固,毁于一旦,于大起大落中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悲愤叹惋。全诗描写生动,语言通俗,格调沉重。全诗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从“海水一泓烟九点”至“龙旗百丈迎风颭”为第一层次,极写旅顺口形势的险要,炮台和大炮的精良、威严,港口布防的坚固。诗人一开始便以一种自豪的激情描写旅顺口的壮险的形势:“海水一汉烟九点。”这里将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缩为一句的开头,居高临下,气势不凡。诗人像是引导读者从飞机上俯瞰辽阔的祖国大地。面对着如此壮险的海港,诗人由衷地发出赞叹:“壮哉此地实天险”。诗人选取了炮台、大炮、深、巨舰,龙旗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着重表现旅顺口形势之险要,装备之精良,防务之坚固。再加上发炮时的雷鸣电闪,港湾里的龙旗招展,写得有声有色,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的激情。

第二个层次从“长城万里此为堑”至“万鬼聚谋无此胆”,揭露帝国主义时时妄图掠夺旅顺、入侵中国领土的阴谋。“昂头侧睨视眈眈,伸手欲攫终不敢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把海港要塞写成昂首的猛虎,警惕地注视着阴谋入侵的敌人,终于使它们不敢轻举妄动。“谓海可填山易撼,万鬼聚谋无此胆”,这里用昂首的猛虎比中国军民,用“万鬼”比喻帝国主义列强,表现了对自身力量的自信和对敌人的蔑视,爱憎感情鲜明而强烈。而且,“昂头侧脱何耽耽”一句同前面的“炮台屹立如虎阐’相呼应,保持了形象的连贯和完整。

“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为第三层次,诗人以画龙点睛之笔高度概括了旅顺失陷的惨痛历史。谁知诗人引为自豪的如此坚固的要塞,竟然“一朝瓦解成劫灰”,这里面蕴含着诗人无限的哀痛和悲愤。如前所述,日军是从后路攻入旅顺的。诗人并没有重复旅顺失陷的战争过程,而是用“闻道敌军蹈背来”一句委婉含蓄地高度概括,揭示了旅顺港失陷的原因,深含着对应当为这次战争的失败负责的腐败政府和无能将领的不满与谴责,表现了诗人的巨大的哀痛与悲愤。

全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地记录了旅顺失守的情景。题为“哀旅顺”,实则表现了诗人对昏庸无能之清政府的愤怒谴责、对迫在眉睫之民族危亡的深切焦虑,同时也蕴含有抵御外悔的爱国情怀。这首诗在艺术上采取史诗般的笔法,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甲午海战加以高度概括与真实记录,显示了诗人驾驭重大题材的能力。其次,全诗以大量篇幅对我、敌双方的形势加以渲染,采用层层铺垫、卒章显志的方法来突出主题。

参考资料:

1、刘义钦,史言喜,梁文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下):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2:第534页

2、黄岳洲 茅宗祥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明清文学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06 第1版:第593-595页

创作背景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冬,日寇围攻旅顺,主帅溜之大吉,军心唤散,仅有残兵抵御。五天后,清廷重要军港旅顺失守,日军屠城数日。消息传来,诗人悲戚异常,愤然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李道英,刘孝严主编;韩进廉,张一平本册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六册 清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08:第466-467页

猜您喜欢
经汾阳旧宅
唐代赵嘏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

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

苦雪四首·其一
唐代高适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

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

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

重登科
唐代杜牧

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罗春。

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青玉案·天然一帧荆关画

天然一帧荆关画,谁打稿,斜阳下?历历水残山剩也。乱鸦千点,落鸿孤烟,中有渔樵话。

登临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泪盈把。自古有情终不化。青娥冢上,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

陈涉起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秋晓风日偶忆淇上

秋云洗晨光,庭树碧已散。

风期偶然照,水石若在眼。

清淇忆晓涉,尘虑得初盥。

日色马上明,波痕鹭边浅。

沦漪自然绿,空秀不可限。

樵汲带清景,望望使步缓。

自从闭门来,屡见王路蹇。

泽衰怀绿猗,道难惧蓬转。

情闲地仍幽,物扰理自遣。

谁谓山水深,方从寸心远。

灵隐寺月夜
清代厉鹗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鸳湖曲

鸳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

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

树上流莺三两声,十年此地扁舟住。

主人爱客锦筵开,水闻风吹笑语来。

画鼓队催桃叶伎,玉箫声出柘枝台。

轻靴窄袖娇妆束,脆管繁弦竞追逐。

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鸜鹆。

酒尽移船曲榭西,满湖灯火醉人归。

朝来别奏新翻曲,更出红妆向柳堤。

欢乐朝朝兼暮暮,七贵三公何足数!

十幅蒲帆几尺风,吹君直上长安路。

长安富贵玉骢骄,侍女薰香护早朝。

分付南湖旧花柳,好留烟月伴归桡。

那知转眼浮生梦,萧萧日影悲风动。

中散弹琴竞未终,山公启事成何用!

东市朝衣一旦休,北邙抔土亦难留。

白杨尚作他人树,红粉知非旧日楼。

烽火名园窜狐兔,画图偷窥老兵怒。

宁使当时没县官,不堪朝市都非故!

我来倚棹向湖边,烟雨台空倍惘然。

芳草乍疑歌扇绿,落英错认舞衣鲜。

人生苦乐皆陈迹,年去年来堪痛惜。

闻笛休嗟石季伦,衔杯且效陶彭泽。

君不见白浪掀天一叶危,收竿还怕转船迟。

世人无限风波苦,输与江湖钓叟知。

题江阴城墙
清代佚名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春光好·迎春
清代吴绮

春来也,是何时?没人知。先到玉儿头上,袅花枝。

十二画楼帘卷,红妆笑语参差。争向彩幡成队去,看朱衣。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黄遵宪的诗词 ► 黄遵宪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