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魏晋拟挽歌辞·其三

拟挽歌辞·其三

wǎn··sān--táoyuānmíng

huāngcǎomángmángbáiyángxiāoxiāo

yánshuāngjiǔyuèzhōngsòngchūyuǎnjiāo

miànréngāofénzhèngjiāoyáo

wèiyǎngtiānmíngfēngwèixiāotiáo

yōushìqiānniáncháo

qiānniáncháoxiánnài

xiàngláixiāngsòngrénháijiā

qīnhuòbēirén

suǒdàotuōtóngshān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

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

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

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

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

永远不能见曙光,贤达同样此下场。

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

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

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

注释

何:何其,多么。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萧萧:风吹树木声。

严霜:寒霜,浓霜。

送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

无人居:指荒无人烟。

嶕(jiāo)峣(yáo):高耸的样子。

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

幽室:指墓穴。

朝(zhāo):早晨,天亮。

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指皆不免此运。

向:先时,刚才。

各自还其家:《文选》作“各已归其家”,兹从逯本。

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托体:寄身。山阿(ē):山陵。

参考资料: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55-262

赏析

挽歌,即“輓歌”。古人送葬时,执绋挽丧车前行的人所唱的哀悼死者的歌。崔豹《古今注·音乐》:“《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丧之,为作悲歌。至孝武时,李延年乃分二章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亦呼为挽歌。”

此首通篇写送殡下葬过程,而突出写了送葬者。

“荒草”二句既承前篇,又写出墓地背景,为下文烘托出凄惨气氛。“严霜”句点明季节,“送我”句直写送葬情状。“四面”二句写墓地实况,说明自己也只能与鬼为邻了。然后一句写“马”,一句写“风”,把送葬沿途景物都描绘出来,虽仅点到而止,却历历如画。然后以“幽室”二句作一小结,说明圹坑一闭,人鬼殊途,正与第二首末句相呼应。但以上只是写殡葬时种种现象,作者还没有把真正的生死观表现得透彻充分,于是把“千年”句重复了一次,接着正面点出“贤达无奈何”这一层意思。盖不论贤士达人,对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规律总是无能为力的。这并非消极,而实是因勘得破看得透而总结出来的。

一篇最精彩处,全在最后六句。“向来”犹言“刚才”。刚才来送殡的人,一俟棺入穴中,幽室永闭,便自然而然地纷纷散去,各自回家。这与上文写死者从此永不能回家又遥相对照。“亲戚”二句,是识透人生真谛之后提炼出来的话。家人亲眷,因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可能想到死者还有点儿难过;而那些同自己关系不深的人则早已把死者忘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论语·述而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这是说孔子如果某一天参加了别人的丧礼,为悼念死者而哭泣过,那么他在这一天里面就一定不唱歌。这不但由于思想感情一时转不过来,而且刚哭完死者便又高兴地唱起歌来,也未免太不近人情。其实孔子这样做,还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诉诸理性的表现;如果是一般人,为人送葬不过是礼节性的周旋应酬,从感情上说,他本没有什么悲伤,只要葬礼一毕,自然可以歌唱了。

陶渊明是看透了世俗人情的,所以他反用《论语》之意,爽性直截了当地把一般人的表现从思想到行动都如实地写了出来,这才是作者思想上的真正达观而毫无矫饰的地方。陶之可贵处亦正在此。而且在作者的人生观中还是有着唯物的思想因素的,所以他在此诗的最后两句写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死只是意味着一种人际关系的脱落,尘缘的结束。这只是一种极其正常的生命代谢,是托身大山魂归自然的皈依。这在佛教轮回观念大为流行的晋宋之交,实在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唯物观点。这种自然的死亡观也让诗人本来贫病交加的命运化为诗化的人生。

参考资料: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98-601

2、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38-244

创作背景

陶渊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几岁(梁启超、古直两家之说)还是活到六十三岁(《宋书·本传》及颜延之《陶徵士诔》),至今尚有争议;因而这一组自挽的《拟挽歌辞三首》是否临终前绝笔也就有了分歧意见。

参考资料: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55-262

2、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98-601

猜您喜欢
齐天乐·十八滩舟中夜雨
清代陈澧

倦游谙尽江湖味,孤篷又眠秋雨。碎点飘镫,繁声落枕,乡梦更无寻处。幽蛩不语,只断苇荒芦,乱垂烟渚。一夜潇潇,恼人最是绕堤树。

清吟此时正苦。渐寒生竹簟,秋意如许。古驿疏更,危滩急溜,并作天涯离绪。归期又误。望庾岭模糊,湿云无数。镜里明朝,定添霜几缕。

沉醉东风·忧旱
明代金銮

我则见赤焰焰长空喷火,怎能勾白茫茫平地生波!望一番云雨来,空几个雷霆过,只落得焦煿煿煮海煎河。料着这露水珠儿有几多,也难与俺相如救渴。

绮怀十六首·其十六

露槛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当游仙。

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

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

风鸢图诗
明代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元代卢挚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一

巨猾肆威暴,钦駓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

轻薄篇
魏晋张华

末世多轻薄,骄代好浮华。

志意既放逸,赀财亦丰奢。

被服极纤丽,肴膳尽柔嘉。

僮仆馀梁肉,婢妾蹈绫罗。

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

横簪刻玳瑁,长鞭错象牙。

足下金鑮履,手中双莫邪。

宾从焕络绎,侍御何芬葩。

朝与金张期,暮宿许史家。

甲笫面长街,朱门赫嵯峨。

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醝。

浮醪随觞转,素蚁自跳波。

美女兴齐赵,妍唱出西巴。

一顾倾城国,千金不足多。

北里献奇舞,大陵奏名歌。

新声逾激楚,妙妓绝阳阿。

玄鹤降浮云,鱏鱼跃中河。

墨翟且停车,展季犹咨嗟。

淳于前行酒,雍门坐相和。

孟公结重关,宾客不得蹉。

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

盘案互交错,坐席咸喧哗。

簪珥或堕落,冠冕皆倾斜。

酣饮终日夜,明灯继朝霞。

绝缨尚不尤,安能复顾他?

留连弥信宿,此欢难可过。

人生若浮寄,年时忽蹉跎。

促促朝露期,荣乐遽几何?

念此肠中悲,涕下自滂沱。

但畏执法吏,礼防且切蹉。

吴孙皓初童谣
魏晋佚名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赠长沙公

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芙蓉池作
魏晋曹丕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陶渊明的诗词 ► 陶渊明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