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示从孙济

示从孙济

唐代杜甫

shìcóngsūn--

píngmíngkuàchūwèizhīshìshuímén

quánménduōzǔn??qiěxúnzhūsūn

zhūsūnpínshìzháishěhuāngcūn

tángqiánshēngzhútánghòushēngxuān

xuāncǎoqiūzhúzhīshuāngfān

táoshǎoshuǐduōjǐngshuǐhún

kuífàngshǒufàngshǒushāngkuígēn

āwēnglǎnduòjiǔjuéérxíngbēn

suǒláiwèizōngwèipánsūn

xiǎorénkǒushíbáonánlùn

shòuwàixiáncāitóngxìngsuǒdū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亮后骑驴出门溜溜弯儿,没定准要上谁家的门。

想到权贵人家礼数太多费口舌,还是来找我的孙儿们。

孙儿贫困又无事可做,房屋简陋得像荒村。

堂前长着野生的竹子,屋后长着野生的萱草。

萱草经秋已经枯死,竹枝遇霜也已凋残。

杜济哟,你淘米时要少打水,水打多了井会浑;

你割葵时不要放手砍,放手乱砍会伤葵根。

阿翁我已懒散惯了,今日弄得你手忙脚乱。

我这次来是为密切宗族情谊,也不是为了一顿饭。

小人好生口舌长于挑拨离间,这种薄俗姓难于详细去论谈。

你不要听信外人的闲言而猜忌我,古人对同姓家族一向亲密和善。

注释

从孙济:杜甫的堂孙杜济。《全唐诗》题注:济字应物,官给事中、京兆尹。

知:一作“委”。

噂?(zǔn tà):即“噂沓”,费口舌。

诸孙:本家孙辈。

萱:草本植物,亦称“金针菜”。

蕃:一作“翻”,一作“繁”。

刈(yì):割。葵:冬葵,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阿翁:为老年男子的自称。

来:一作“求”。

盘飧(sūn):盘盛食物的统称。飨,饭食。

利口实:一作“实利口”。

可:一作“具”。

参考资料:

1、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88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去从孙杜济家中受到杜济以米饭葵羹的招待,杜济可能露出勉强不耐烦的神情和举动,于是作者发出一阵牢骚和教训的话。全诗措辞委婉,语言幽默,虽是训示,却有情趣,显示了杜甫高超的诗歌艺术水平。

此诗在一定程度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杜甫当时的日常生活情况。按照陈贻焮《杜甫评传》的说法,杜甫当时在长安经常挨饿。此诗起二句“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语本陶渊明《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他来找杜济,的确有想叨扰一顿饭的意思。“权门多噂?,且复寻诸孙”,是说达官贵人既然高攀不上,不得已,只好求助于族人。这四句写出了杜甫穷愁潦倒,走投无路的悲惨处境。

“诸孙贫无事”六句,表现了杜济的宅舍之景,可见杜济的境况也不太好。他看到杜甫这位“阿翁”来了,便忙着淘米做饭相待。这从“淘米少汲水”四句可以看出。诗人在这里还委婉地批评了杜济的待客态度。“阿翁懒惰久”以下又有明显的长辈教训晚辈的意思。这可能是杜济有什么地方冒犯了杜甫,因而引出了他的一番牢骚和教训来。杜甫明知杜济家境不宽裕,决不会因为杜济只有米饭葵羹招待而怪罪于他,这里的冒犯主要是杜济的态度。杜济见这位不速之客上门,碍于情面,只得勉强招待他,不过心里却老大不高兴,就随便对付他一顿粗茶淡饭,加上家里人手少,杜济平日又懒散,如今要他亲自汲水淘米、刈葵作羹,无疑会感到很窝火,于是就难免流露出不耐烦的神情,汲水将井水搅浑,刈葵放手乱砍一气。杜甫见了当会有所觉察,有所感慨,于是写出“淘米”四句加以点破。“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两句是以自己的懒散反讽杜济的行动匆忙、奔走不停。话说得委婉而幽默,讽意自明。

为了一顿饭,没想到自讨没趣,杜甫按捺不住了,便发话说:“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可论。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说来这里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密切宗族情谊,显然是托辞。这几句也说明了杜甫居长安下杜城那段短暂时期,由于穷途落魄,常受乡里小儿、族间晚辈的凌辱、排揎、中伤和嫌弃,“朝廷故旧”冷落他,“乡里儿童”不容他,甚至连这个多少谙事的“从孙”招待一顿米饭葵羹也要给他颜色看,处此困境,他不禁感慨万千,悲愤欲绝。此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参考资料:

1、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94-196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黄鹤注:“诗言‘权门多噂沓,且复寻诸孙’,则济所居在长安矣,当是天宝十三载作。”杜甫堂孙杜济的家境亦贫,见杜甫上门来,不得不硬着头皮招待。杜甫作此诗对他进行训示。

参考资料:

1、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88

2、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94-196

猜您喜欢
古风·其二十六
唐代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公子家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冰柱
唐代刘叉

师干久不息,农为兵兮民重嗟。

骚然县宇,土崩水溃,畹中无熟谷,垅上无桑麻。

王春判序,百卉茁甲含葩。

有客避兵奔游僻,跋履险阨至三巴。

貂裘蒙茸已敝缕,鬓发蓬舥,雀惊鼠伏,宁遑安处,独卧旅舍无好梦,更堪走风沙!

天人一夜剪瑛琭,诘旦都成六出花。

南亩未盈尺,纤片乱舞空纷拏。

旋落旋逐朝暾化,檐间冰柱若削出交加。

或低或昂,小大莹洁,随势无等差。

始疑玉龙下界来人世,齐向茅檐布爪牙。

又疑汉高帝,西方来斩蛇。

人不识,谁为当风杖莫邪。

铿锵冰有韵,的皪玉无瑕。

不为四时雨,徒于道路成泥柤。

不为九江浪,徒为汩没天之涯。

不为双井水,满瓯泛泛烹春茶。

不为中山浆,清新馥鼻盈百车。

不为池与沼,养鱼种芰成霪霪;不为醴泉与甘露,使名异瑞世俗夸。

特禀朝沏气,洁然自许靡间其迩遐。

森然气结一千里,滴沥声沉十万家。

明也虽小,暗之大不可遮。

勿被曲瓦,直下不能抑群邪。

奈何时逼,不得时在我梦中,倏然漂去无余。

自是成毁任天理,天于此物岂宜有忒赊。

反令井蛙壁虫变容易,背人缩首竞呀呀。

我愿天子回造化,藏之韫椟玩之生光华。

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骤至霆奔龙挂可骇

隤云暧前驱,连鼓讧后殿。

骎骎失高丘,扰扰暗古县。

白龙起幽蛰,黑雾佐神变。

盆倾耳双聩,斗暗目四眩。

帆重腹逾饱,橹润鸣更健。

圆漪晕雨点,溅滴走波面。

伶俜愁孤鸳,飐闪乱饥燕。

麦老枕水卧,秧稚与风战。

牛蹊岌城沉,蚁隧汹瓴建。

水车竞施行,岁事敢休宴。

咿哑啸簧鸣,轣辘连锁转。

骈头立妇子,列舍望宗伴。

东枯骇西溃,寸涸惊尺淀。

嗟余岂能贤,与彼亦何辨?

扁舟风露熟,半世江湖遍。

不知忧稼穑,但解加餐饭。

遥怜老农苦,敢厌游子倦?

荣木

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

非道曷依?非善奚敦?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

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

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西阁曝日
唐代杜甫

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

羲和流德泽,颛顼愧倚薄。

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

太阳信深仁,衰气欻有托。

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

流离木杪猿,翩跹山颠鹤。

用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

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

古来遭丧乱,贤圣尽萧索。

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

贼退示官吏
唐代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行路难·其三
唐代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经破薛举战地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词 ► 杜甫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