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宋代答友人论学

答友人论学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通过注释每个字来研读经典反而会很难,如今人们逢人个个便会提及曾参和颜回。

哪知那些隐藏在脱落的皮毛下的观点,并不会相互流传在人们的口耳之间。

禅理要自己亲身参悟和寻求印证才可,仙丹须亲自烧炼并且等待丹药的还转。

“在卖花人的担子上看桃花和李花”,这句话让现在的我回忆起先生鹤山。

注释

笺:注释,这里指研读前人的注解。

逢人个个说曾颜:讽刺社会上吹嘘充栋、不懂装懂、言必称孔孟的现象。

剥落皮毛处:即肌肤之内,指本质精髓。

卖花担上看桃李:魏了翁“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鹤山:魏了翁,字鹤山,南宋理学家,崇尚心学。

简析

《答友人论学》是一首回复友人论学的诗。首联描绘了当时人们崇尚经典,脱离实践,拘泥于儒家思想,唯前人是瞻的不良学术风气。颔联紧承首联不良习气来写。批评当时有不良学习风气的学人只能学到表面,否定了当时学术不良风气,提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颈联一转,提出自己的治学方法。诗人将治学与参禅、炼丹类比,用道家与佛家的思想来解释自身的治学理念,使其治学方法浅近明白,通俗易懂。尾联化用了魏了翁的治学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诗人将“卖花担上看桃李”与不良治学风气作类比,进一步提出治学要走出书斋、放开书本,亲自钻研,才能学到世间活知识。全诗语言深入浅出,直白易辨。

猜您喜欢
别黄徐州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自不工。

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疾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
宋代苏轼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洞仙歌·冰肌玉骨
宋代苏轼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