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白鹭鹚

白鹭鹚

唐代李白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一只孤独的白鹭鶿,欲下到秋天寒冷的河水中捕鱼喝水,像一片飘飞的霜雪。

心闲体娴不忍离去,独立在沙滩的边缘。

译文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有一只白鹭鸶从天空往水面低飞掠过,时不时碰到了湖中的秋水.它那孤单的洁白身影,就好像是缓缓飘降的霜雪一般.

我想,白鹭鸶的心境一定是很悠闲的,它静静地站立在沙洲旁边,并不急着飞走.这种清静悠闲的心情可真让人羡慕啊!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这两句是说,一只白鹭从空中飞入秋日的水中,像是白霜坠入水中那样洁白鲜亮。秋水泛白,蓝天之上孤飞,其白鲜明。白鹭、秋水、孤飞、坠霜全状白色,不觉其赘,反觉愈美,可谓神来之笔。

注释

鹭鹚:属水鸟,与鹤鹳相似,体长约一尺六七寸,嘴长翅大身瘦,腿细长,不善飞,头部后端有白色长羽毛数根,脚黑迹四,钩爪端黄绿色,常居沼泽,觅食虫鱼,有灰白二种,因其背胸部,羽毛毵毵如丝,故以名之。

赏析

《白鹭鹚》是一首五言绝句。咏物诗,作年不详。李白以清霜喻白鹭鸶皎洁孤高情状,当是秋日沙洲即景,亦托孤禽写自身清雅拔俗之品也。

首句“白鹭下秋水”以对比手法,使白鹭的形象特别凸出,在天与水明亮而空阔的衬托下,具有空灵透明的效果。

次句“孤非如坠霜”强调辽阔空间之中此单一的动态引人注意。“如坠霜”则一方面暗示洁白无垢之美,另方面,白鹭与霜之间的类比关系,也暗示了白鹭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三四句是前一动态的终结,也是新的发展。“心闲”意味着“孤飞”的心境并非无助的孤单,而是逍遥的自在,为了使这种感觉有更进一步的酝酿,白鹭暂且停止了飞翔而独立沙洲之旁,成为静止的画面,天地水光为其背景,一点白影寂然不动,意态至为优美。

此外,“且未去”既指孤飞之暂时停止,同样也指出沙洲之独立也是暂时的,于是隐含其后的意义便不难窥见:独立之后仍将孤飞,正如孤飞之际时有独立,这不啻把白鹭欲飞则飞,欲止则止的自在生活生命完全表露出来,诗人本身化于其中同享自足之乐的情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品析:李白情趣之广,有如一位极善写生的画家,或极善捕捉镜头的摄影大师,对白鹭“动”与“静”两方面的描写可谓绝妙。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秋天本来就有一股寒人之气,而白鹭入水捕鱼,其势迅疾,使人目不暇接,真是“孤飞如坠霜”。捕食了鱼,悠然自得,“心闲且未去”,此地正好,又何须它务呢?故“独立沙洲傍”,有如老僧入定。

猜您喜欢
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宋代张炎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山下泉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湘江曲
唐代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薄命女·天欲晓
唐代和凝

天欲晓,宫漏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

冷露寒侵帐额,残月光沉树杪。梦断锦帷空悄悄,强起愁眉小。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

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

人生此乐须天赋,莫遣儿曹取次知。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代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劝学
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喜韩少府见访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阳台梦·薄罗衫子金泥凤

薄罗衫子金泥凤,困纤腰怯铢衣重。笑迎移步小兰丛,亸金翘玉凤。

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捻弄。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

古离别
唐代贯休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

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

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