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金朝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二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二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连年的战争把一切搅动得阴天惨地,这场战争真的要让活着的人全部死去方才罢休。

蒙军南侵,山河破碎,国土变色。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染草木,以至于在吹来的风中也带上了血腥气。

当年蒙金和亲,却不能使金国真正安宁,如今就算有申包胥再世,也不能再去秦庭恸哭了。

如今的并州豪杰还有谁在,可悲的是河朔诸将帅竟然没有人学五代刘知远那样分兵解救汴京之围!

注释

惨澹:凄惨暗淡。

干戈:指战争。

包胥: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国用伍子胥计攻破楚国,他到秦国求救,在秦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

井陉:山名。太行山的支脉。有要隘名井陉口,又称土门关。秦时为军事要地。

赏析

诗一开头,呈现在眼前的便是一幅干戈四起、生灵涂炭的动乱景象。“惨淡龙蛇日斗争”,指金、蒙古战争。一说这句是讲岁逢凶年,战祸频仍。依干支纪年,金哀宗天兴元年为壬辰,二年为癸巳。旧时曾有“辰为龙,巳为蛇,岁到龙蛇贤人嗟”(见《后汉书·郑玄传》李贤等注)的解释。二说可互参。接下来的“干戈直欲尽生灵”,是形容战争的残酷无情。

“高原”二句,承上作进一步说明,用事实指出战祸造成的空前浩劫。天兴元年,金遣兵卒民丁万人开堤,决黄河水,以加强汴京的守卫。不料蒙古骑兵杀至,结果生还者不足二三百人(《金史·白撒传》)。诗中叙述的正是此事。“山河改”与“草木腥”的描写,概括了国土残破、面目已非的惨痛现状与杀戮的残忍惨烈。这两句既是写实,也是抒愤;包含着诗人沉重的沧桑之感与悲怆之意。明人瞿佑评曰:“元遗山在金末,亲见国家残破,诗多感怆。”(《归田诗话》)可谓一语中的。面对疮痍满目、京城被围的残局,诗人心头充满了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一方面,国家将亡的预感使他心焦如焚;另一方面,自己对此毫无办法、无能为力,又使他痛心疾首、怨恨满腔。

“精卫”句,借用精卫填海的神话从正面表白自己报效国家、矢志不移的决心,充满了绝望而又绝不甘心的悲壮意味。“包胥”句,则取秦庭之哭的典故而反用其意。《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吴国攻破楚国郢都后,楚大夫申包胥在秦国哭了七天七夜,终于使秦王感动,发兵救楚。元好问在这里以“无泪”二字沉痛地指出,即使自己有心效法申包胥,但此刻也只能是欲哭无泪、求救无门,究竟何以如此?诗人在最后二句中揭出真情——“并州豪杰知谁在? 莫拟分军下井陉!”

“并州豪杰”,本来是指五代时拥重兵驻节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后晋开运三年(946)十二月,契丹攻下后晋都城开封;明年,掳晋帝北归。刘知远得到这一消息后,“声言欲出兵井陉(今河北井陉县西)”救援晋帝,但不久却自立为帝。元好问用这一值得沉思的史实影射当时金廷所面临的形势。汴京被围后,哀宗曾一再诏征各地入援,但“累召援兵复无至者”(《金史·白撒传》)。诗人对此极为愤慨。诗中以“豪杰”二字称呼那些拥兵观望、畏缩不前的诸豪帅;以“莫拟”二字揭出他们居心叵测的嘴脸,语意辛辣、讽刺。全诗在怨愤、悲怆、冷峻的笔调中截住,而余意曲宛、感慨尤深。

本诗在写作上以用典见长。全诗用典虽多,但与内容贴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特别是用典而不受其束缚,善于翻出新意,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赵翼《题遗山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用来印证这首作品,应该是很恰当的。

简析

诗一开头,呈现在眼前的便是一幅干戈四起、生灵涂炭的动乱景象。颔联承上作进一步说明,用事实指出战祸造成的空前浩劫。颈联借用精卫填海的神话从正面表白自己报效国家、矢志不移的决心,充满了绝望而又绝不甘心的悲壮意味。尾联借用典故影射当时金廷所面临的形势,讽刺居心叵测之徒。作者在诗中对金室衰亡流露出深切的哀惋,抒写了作者无力回天悲愤难伸的伤痛。

创作背景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正月,节节进逼的蒙古军围困了金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十二月,城中粮尽,金哀宗被迫出京亲征。元好问当时任左司都事,仍留在围城中。不久,哀宗因军事失利,东走归德(今河南商丘),实际上放弃了汴京。诗题中的“车驾东狩”即指此事。原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猜您喜欢
幽州胡马客歌
唐代李白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

泊樵舍

涨减水愈急,秋阴未夕昏。

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

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

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
宋代苏轼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从军行
唐代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感遇其二
唐代李白

可叹东篱菊。

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

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

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

飘落欲何依。

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满江红·雨后荒园

遁庵主人植菊阶下,秋雨既盛,草莱芜没,殆不可见。江空岁晚,霜余草腐,而吾菊始发数花,生意凄然,似诉余以不遇,感而赋之。凶李生湛然归,寄菊轩弟。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雁门道中书所见

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

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

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

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

网罗方高悬,乐国果何所?

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

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

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

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

盘盘雁门道,雪涧深以阻。

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

论诗三十首·其三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元好问的诗词 ► 元好问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