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南北朝阳羡书生

阳羡书生

  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年十七八,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

  前行息树下,书生乃出笼,谓彦曰:“欲为君薄设。”彦曰:“善。”乃口中吐出一铜奁子,奁子中具诸肴馔,珍羞方丈。其器皿皆铜物,气味香旨,世所罕见。酒数行,谓彦曰:“向将一妇人自随。今欲暂邀之。”彦曰:“善。”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绮丽,容貌殊绝,共坐宴。俄而书生醉卧,此女谓彦曰:“虽与书生结妻,而实怀怨。向亦窃得一男子同行,书生既眠,暂唤之,君幸勿言。”彦曰:“善。”女子于口中吐出一男子,年可二十三四,亦颖悟可爱,乃与彦叙寒温。书生卧欲觉,女子口吐一锦行障遮书生,书生乃留女子共卧。男子谓彦曰:“此女子虽有心,情亦不甚。向复窃得一女子同行,今欲暂见之,愿君勿泄。”彦曰:“善。”男子又于口中吐一妇人,年可二十许,共酌戏谈甚久。闻书生动声,男子曰:“二人眠已觉。”因取所吐女人,还纳口中。须臾,书生处女乃出,谓彦曰:“书生欲起。”乃吞向男子,独对彦坐。然后书生起,谓彦曰:“暂眠遂久,君独坐,当悒悒邪?日又晚,当与君别。”遂吞其女子,诸器皿悉纳口中,留大铜盘,可二尺广,与彦别曰:“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

  彦太元中,为兰台令史,以盘饷侍中张散。散看其铭,题云是永平三年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晋时代阳羡人许彦,在绥安的山里行走,在绥安山中行走时,遇到了一个书生,正躺在路边,声称自己脚痛,请求在许彦的鹅笼子里歇歇脚,许彦觉得这是开玩笑。可是书生钻进了笼子里,笼子并不见变大,书生也没有变小,他和鹅安然地并排坐着,鹅也不惊恐。许彦背着笼子走,一点也不感觉分量加重。

走到前边在树下休息,书生就出了笼子,对许彦说:“我要为您略设薄宴。”许彦说:“很好。”书生从嘴里吐出一个铜盘、一个小盒子,盒子里装满了各种食品,山珍海味很丰富。那些盛食品的器皿都是铜制的,食品气味鲜美,是世上少见的。喝过几杯酒,书生对许彦说:“我先前带着一个女人一起来,现在想邀请她来。”许彦说:“很好。”书生又从嘴里吐出一个女人,大约有十五六岁,衣服漂亮,容貌美好无比。三人一起坐着吃喝。过了一会儿,书生喝醉躺下了,这女子对许彦说:“我虽然和书生结为夫妻,但实际上心里想着别人。我先前也偷偷带了个男人一起来,书生已经睡了,暂且叫他来,请你别对书生说。”许彦说:“很好。”女人从嘴里吐出一个男子,年龄大约二十三四岁,也很聪明可爱。他和许彦问寒问暖地谈起话来。当书生快要从酒醉中醒过来时,女子嘴里吐出一个屏风。书生就又和女子一起睡下了。男子对许彦说:“这女子对我虽有情,我的心也没有全部给她。先前我也偷偷带了个女人来,现在想见见她,请你别说出去。”许彦说:“好。”男子又从嘴里吐出一个女子,二十来岁。他们一起吃喝,玩乐了很长时间。听到书生有响动,男子说:“他们二人睡醒了。”于是就拉过自己吐出来的女人,送进嘴里。过一会儿,和书生一起睡觉的女子出来了,对许彦说:“书生要起来了。”她吞下那男子,自己单独和许彦对坐着。书生随后起来对许彦说:“我想小睡一下竟睡长了,你一个人坐着闷闷不乐吧?天也晚了,要和你分别了。”说完,又吞进那个女子,各种铜器也全部塞进嘴里。留下一个大铜盘,宽有二尺多。和许彦告辞,说:“没有什么可奉献给你的,把这大铜盘送给你留作纪念吧。”

晋孝武帝太元年间,许彦做了兰台令史,把这个大铜盘送给侍中张散。张散一看铜盘上刻的字,说是东汉永平三年制造的。

注释

阳羡:汉朝县名,属吴郡,故城在今江苏省宜兴市南。

绥(suí)安:县名,故城在今江苏省宜兴市西南。

寄:寄身,存身。

戏言:儿戏的话,开玩笑。

不更广:不变大。

宛然:此处指身体屈曲的样子。

负:背负。

薄设:犹言略备酒食。薄,微薄,自谦之词。

奁(lián)子: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这里指小盒子。

具诸:备有各种。肴馔(zhuàn):饭菜。

珍羞:美味的珍贵食品。羞,通“馐”,食物。方丈:一丈见方,形容肴馔之丰盛。

旨:美味可口。

酒数行:即喝了几杯酒。

向:先前。将:带。

可:大略。

殊绝:美丽绝俗。

俄而:一会儿。

幸:希望。

颖悟:聪明。

叙寒温:寒暄,礼节性地打招呼。

锦行障:古时妇女出游时用的锦制屏风。障,屏风。

酌:斟酒。

动声:指因移动身体而发出的声音。

须臾:片刻,短时间。

悒悒(yì yì):愁闷不乐貌。

广:指直径的长度。

藉:赠给,献给。

与君相忆:给你留作纪念的意思。

太元: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376—396)。

兰台令史:官名,掌管典校图籍,治理文书。

饷(xiǎng):赠送。侍中:官名,秦置,本为丞相属官,至魏晋时权力增大,相当于宰相。

铭:刻在器物上的文字。

永平三年:公元60年。永平为东汉明帝刘庄年号(58—75)。大铜盘是三百年前的物品,暗示阳羡书生可能是神仙。

参考资料:

1、罗宗强,陈洪主编;刘畅等卷编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2卷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15-216.

2、王齐洲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分类精选 下[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26.

3、顾之京,佟德真编选.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选[M].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1982:173-174.

4、房开江主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第2卷 增订本[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313.

5、李人杰,闵舰,张爱军主编. 阅读与欣赏[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5:109-110.

6、邓绍基主编;李玫.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精品 明清小说精品 附历代文言小说精品[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8:529-530.

赏析

这篇引人入胜的小说巧妙勾勒出一个超凡脱俗的奇人——阳羡书生,他的奇特本领和幻术令人叹为观止。故事以其独特的奇幻色彩和精妙的结构,通过书生与许彦的偶遇、同行以及最终的分别,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与惊喜的叙事框架,生动展现了书生的非凡形象。与《譬喻经》中单纯描述某人施展法术不同,这篇小说通过阳羡书生的神奇变化,使得故事情节更为扣人心弦,文学韵味也更为浓郁。这是吴均的创造。

阳羡书生,这位年仅十七八岁的奇人,他的幻术不仅超越常人,更是魏晋六朝方士、道人的精神象征,他仿佛是幻想与现实交织的产物,充满了神秘与魅力。整个故事围绕他的奇幻能力展开,通过他,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令人惊叹的奇幻世界。他不仅拥有超凡的幻术,更有着浓厚的人情味。当许彦伸出援手时,他以口中吐出的美味佳肴作为答谢,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而在宴会上,他更是从口中吐出一对俊男靓女,为整个场景增添了欢乐与浪漫。更为神奇的是,这对男女也各自拥有着自己的情人,他们通过口中吐出的方式一一出现,使得整个场景仿佛变成了一场盛大的魔术表演。这些变化莫测的连续相吐,如同魔术般令人眼花缭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与梦幻的世界。在情节安排上,小说巧妙地将奇幻与现实相结合,使得整个故事既感怪诞又觉自然。阳羡书生与三位男女的情态各异,从容有致,使得人物形象生动而深刻。这种结构奇诡、情节曲折的艺术特点,使得这篇小说成为了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杰作。

作者极尽笔力,使书生奇绝超凡的法术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其实,这是一幕生动而奇幻的人生图画。虽是志怪,却曲折地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超现实的追求和向往。《阳羡书生》“虽极幻妄无当,然亦有至理存焉”(谢肇淛《五杂俎》)。这与魏晋人的觉醒、文学的独立及曹丕强调文学的不朽和人的价值是分不开的,它是文学步入自觉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阳羡书生》显示了《续齐谐记》与魏晋志怪的渊源,也表现了南北朝志怪所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那种神化了的人和人化了的神越来越和宗教迷信发生密切关系,逐渐产生了神怪小说。佛家和道家对文学的宗教化起了不良的作用,但同时它们又促进了想象、虚构和奇幻怪诞等浪漫主义因素的发展。《阳羡书生》已经具有“深妙奇异”的特点,即有朦胧的“深妙”的思想意义和“奇异”的故事情节,这为志怪小说向唐传奇的飞跃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资料:

1、李人杰,闵舰,张爱军主编. 阅读与欣赏[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5:109-110.

2、黄岳洲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上卷[M]. 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2013:492-493.

3、方正己.从“人鹅同笼”的横向比照到“多圆一心”的纵向包容——破译六朝小说《阳羡书生》的千古之谜[J].名作欣赏,1993(05):26-29.

简析

这篇志怪小说,讲述了阳羡人许彦肩背鹅笼行走,路遇一书生,要求坐到鹅笼中。途中休息时,书生口吐肴馔,与许彦共享,并吐出一女子陪伴他。而女子并不满意书生其人,对他怀有怨气,趁书生醉卧,口吐一男子与之相会。这男子又不真心对待此女子,又口吐一妇人与之戏谈。在书生觉醒前,男子口纳所吐妇人,女子纳男子,最后书生纳女子及诸器皿,留一大铜盘给许彦作纪念。这些情节虽然怪异,但人物描写却是生动传神,一定程度上展示出人情世态。小说以奇幻绝妙的想象、荒诞诡异的笔法和曲折离奇的情节,给人以奇诡浪漫的审美感受。

创作背景

吴均生活的时代是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分化时期,宗教思想广泛传播,特别是佛学盛极一时。《阳羡书生》是在印度佛经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续集·贬误篇》中说:“释氏《譬喻经》云:‘昔梵志作术,吐出一壶,中有女子与屏,处作家室。梵志少息,女复作术,吐出一壶,中有男子,复与共卧。梵志觉,次第互吞之,拄杖而去。’余以吴均尝览此事,讶其说,以为至怪也。”用梵志吐壶故事改编的志怪小说并非始于《续齐谐记》。晋人荀氏《灵鬼志》曾据以演为《外国道人》,尚存原著风貌。《续齐谐记》的作者吴均则在此基础上“作意好奇”,丰富了故事情节,创作了这个神人异术的怪诞故事。

参考资料:

1、李人杰,闵舰,张爱军主编. 阅读与欣赏[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5:109-110.

2、黄岳洲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上卷[M]. 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2013:492-493.

3、方正己.从“人鹅同笼”的横向比照到“多圆一心”的纵向包容——破译六朝小说《阳羡书生》的千古之谜[J].名作欣赏,1993(05):26-29.

猜您喜欢
郑人逃暑
宋代李昉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唐太宗吞蝗
唐代吴兢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囊萤夜读
唐代〕 晋书·车胤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王孙满对楚子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秋水(节选)
先秦〕 庄子及门徒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边城思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东阳溪中赠答诗二首·其二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荡妇秋思赋

  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况乃倡楼荡妇,对此伤情。于时露萎庭蕙,霜封阶砌;坐视带长,转看腰细。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罗。日黯黯而将暮,风骚骚而渡河。妾怨回文之锦,君悲出塞之歌。相思相望,路远如何?鬓飘蓬而渐乱,心怀愁而转叹。愁索翠眉敛,啼多红粉漫。已矣哉!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

捣衣诗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

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

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

王孙游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