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清游何日最,木樨风外等秋潮。
忽有故人心上过,乃是虹生与子潇。
译文
问我什么时候最适合清雅游赏,我答是在桂花飘香的风中等候秋潮之时。
忽然有老朋友浮现在我的心头,那正是虹生和子潇两位挚友。
注释
清游:指清雅游赏。
木樨:即桂花,因其木材纹理如犀,故名。
秋潮:指秋季的潮水。
故人:指老朋友。
虹生与子潇:这里指的是诗人的两位好友。
“问我清游何日最”,起始之句,诗人便抛出一问,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他似乎正在追溯自己的游历时光,试图寻觅那最为惬意、难以忘怀的一次悠游。这里的“悠游”二字,既描绘出游玩时的那份轻松与欢愉,又透露出游玩之地的清新与雅致。这一提问,成功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为后续的叙述埋下了伏笔。
“桂香风中等秋涛”便是对前句疑问的回应,也是全诗的核心画面。诗人精选了桂花与秋涛这两个具有鲜明季节特征的元素,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而充满诗意的场景。桂花盛开,芬芳四溢,秋风轻拂,波涛涌动,这样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美好。同时,“等秋涛”也透露出诗人当时的闲适与期待,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
“忽思旧友情难禁”,这一句情感有了转折,从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转而深入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人在静待秋涛之际,心头突然涌起对昔日朋友的思念,那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这里的“旧友”二字,既传达了对老朋友的深切思念,也暗含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缅怀。这样的情感转变,让诗歌的内涵变得更为深厚,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忆中挚友乃虹生,与子潇情更浓”这一句则是对前一句情感的进一步具体化,明确指出了诗人心中所念之人。虹生与子潇,作为诗人的至交好友,他们的身影在诗人的记忆中格外鲜明。提及这两位老友,我们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心中涌动的那份温暖与亲切。同时,通过具体的人物名字,诗歌的情感表达也变得更加具体、鲜活。
全诗以清游为引子,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与老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桂花、秋潮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个清新而宁静的场景;同时,通过对故人思念的抒发,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纽带。这首诗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