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宋代山行

山行

宋代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山不知道我的姓名,我也不知道这座青山的名字。

飞来的白色鸟儿好像认识我们,既对着我,也对着青山叫了两三声。

注释

姓字:就是姓名。

字:名字。

亦:也。

白鸟:鸥鹭之类长着白色羽毛的鸟。

似:似乎,好像。

参考资料:

1、张剑著,唐宋诗词名篇欣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02,第208页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是初来乍到,互不认识,冷眼相觑,气氛尴尬而又沉闷;后两句转而写似曾相识的白鸟突然飞来,热心地出面介绍,使情景顿时活跃起来,对耸立幽僻的青山的畏惧感随即消失,变得亲切可爱起来。这首小诗将山行时,环境由生疏到熟悉,情绪由寂寞而愉快的微妙变化,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全诗明白如话,既天真又风趣;写法特别,情调隽永。

首二句就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奇。可以想象,诗人在山中独行,而且,这是个陌生的地方。他不知道这山叫什么名称。因为初来乍到,被他人格化了的山固然也不知道这位新游客叫什么名字。他把山写活了。“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我亦不识青山名”可以理解,而“青山不识我姓字”则只可理解幽默诙谐了。这就是让读者眼亮心奇的地方。也许这山景色秀丽,诗人很欣赏它。但心中感到遗憾:这山不认识我。或者是遗憾:我该早来游这里的山,观这里的景。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就是老朋友了。我与这样秀美的山做老朋友真好。可现在,我们相互都感到陌生。它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如果是老朋友,就会相互感到亲切,而现在,我们之间好像有些陌生和冷漠。

末二句打破了首二句“山”与“我”之间的僵局。这僵局,是由那只悠然而来的不知叫什么名的浑身有着白羽毛的“白鸟”打破的。看得出来,白鸟是这山中的常客了,与“山”似乎早就“相识”。它们是老朋友了,鸟鸣是无意无心的,或是在呼叫同伴,或许它也太感寂寞因此而自鸣。而诗人却捕捉到了这一霎那间的变化,欣喜地想,这白鸟不是在自鸣,而是在“对我对山三两声”。一下子,这白鸟的鸣叫将“山”与“我”乃至将“山”、“我”、“白鸟”的距离都拉近了。他和山成了朋友,和山中的白鸟也成了朋友。诗人郁郁独行山中的寂寞与无聊一下子冰释了,心中顿生喜悦。山也亲了,鸟也亲了。有着这样的心情再来看山观景,一定会比刚才更美了:景美心更美了。

人最怕寂寞。寂寞时,一声鸟鸣,一声兽吼,一阵水响声,一阵风声……都会让人舒眉展眼,心胸开阔。这首小诗,非常别致有趣地表达了这种人性的需要。

这首七言绝句,在构思、立意和表现手法上都有点特别,乍读费解,仔细吟咏,却能从中体察出一种意境,领略到一种情韵。写法特别,情调隽永。此诗与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格调近似:“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李诗侧重表达在静观中“天人合一”,而叶诗主要写动态中协调沟通。

参考资料:

1、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主编,宋诗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07,第411页

2、费振刚主编,永嘉四灵暨江湖派诗传(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07,第214页

创作背景

本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叶茵一生萧闲自放,布衣终身,故其常年闲居或游历,此诗应为其游历时山中独行而作。

参考资料:

1、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主编,宋诗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07,第411页

2、费振刚主编,永嘉四灵暨江湖派诗传(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07,第214页

猜您喜欢
题贾岛吟诗台
唐代归仁

此台如可废,此恨有谁平。纵使迷青草,终难没旧名。

天悲朝雨色,岳哭夜猿声。不是心偏苦,应关自古情。

送刘寰北归
唐代刘商

南巢登望县城孤,半是青山半是湖。

知尔素多山水兴,此回归去更来无。

送许丞还洛阳
唐代皎然

剡茗情来亦好斟,空门一别肯沾襟。

悲风不动罢瑶轸,忘却洛阳归客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题武陵草堂
唐代杨浚

草堂列仙楼,上在青山顶。户外窥数峰,阶前对双井。

雨来花尽湿,风度松初冷。登栈行不疲,入谿语弥静。

云能去尘服,兼欲事金鼎。正直心所存,谄谀长自省。

适知幽遁趣,已觉烦虑屏。更爱云林间,吾将卧南颍。

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宋代苏轼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花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宋代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东溪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五代史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

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正锦温琼腻。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

还似。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浅薄朱唇,娇羞艳色,自伤时背。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