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六十八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六十八

唐代钱珝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哪知因为风雨阻隔,无法攀登,叫人生愁。

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那庐山深处洞窟中,也许仍有高僧在隐身栖息吧。

注释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

匡庐:指庐山。

六朝僧:六朝时佛教盛行,庐山多有高僧居住。

赏析

此诗以“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作为开头,随手将题目中“江行”的意思镶嵌在内,但没有明说,只是从另一角度隐隐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写作手法。

“咫”是八寸。“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匡庐”即指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说“不可登”,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庐山脚下,却为风雨所阻,不能登山。“不可登”三字写出了使人发愁的“风雨”之势,“愁”字则透出了诗人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不可登”,不仅表示了地势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与山崖之间隔水仰望的空间关系。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即道出当时当地的特定场景,下笔非常简巧。

一般说来,描写高山流水的诗歌,作者多从写形或绘色方面去驰骋彩笔;此诗却另辟蹊径,以引人入胜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庐山为南朝佛教胜地,当时山中多名僧大师寄迹其间。这些往事陈迹,成了诗人联想的纽带。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这一副奇幻莫测的景象,不能不使诗人浮想翩翩:那匡庐深处,烟霞洞窟,也许仍有六朝高僧在隐身栖息吧。此种迹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庐的神奇色彩。庐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诗人却“只疑”佛窟高僧,可见情致的高远和诗思的飘渺了。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山色因云雨笼罩而给人的或隐或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产生意境“高古”的联想。“只疑”和“犹有”之间,一开一阖,在虚幻的想象中渗入似乎真实的判断,更显得情趣盎然。

此诗以疑似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致。写法上,似用了国画中的“滃”写技法,以淡淡的水墨来渲染烟雾迷蒙的云水,虚虚实实,将庐山写得扑朔迷离,从而取代了正面写山的有形笔墨,确可视为山水诗中别具神情的一首佳作。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10页

猜您喜欢
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宋代张炎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唐代李白

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送刘散员赋得陈思王诗明月照高楼
唐代杨浚

高楼一何绮,素月复流明。重轩望不极,馀晖揽讵盈。

镜华当牖照,钩影隔帘生。逆愁异尊酒,对此难为情。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唐代李白

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

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

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

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

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

歌动白紵山,舞回天门月。

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

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

至今西洱河,流血拥僵尸。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

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

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

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

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违。

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

送刘昱
唐代李颀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临终歌
唐代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左袂 一作: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送人还荆州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