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杏花

杏花

唐代韩愈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

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

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

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

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

鹧鸪钩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

岂如此树一来玩,若在京国情何穷。

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

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城北住所的隔壁,有一座荒凉的古寺,古寺中有两棵红白相间的杏树。

长安城中曲江池边的满园花树,如今已不能再去了,看这里的两株杏花怎能躲避风雨?

两年多来,我被放逐到岭外,所见到的草木跟北方大有不同之处。

这里的冬天土地不冻,地气也时常泄漏,因此阳气也时常乱发,天地也不能都控制住。

那种随时随地乱开的花,常年都有,但都是刚刚开了,又马上凋谢在瘴雾当中。

山石榴和羊踯躅也都没有什么意思,开着黄黄紫紫的野花,空自聚结成丛。

鹧鸪的鸣叫与哀猴的哀啼相应,幽暗的深谷中,攒集着青青的枫树林。

这些都不如这两棵杏花,当我来游赏时,就让我感觉到如在京城里一样,引起我无穷的情思。

今天晨起,我为什么会忽然惆怅起来了呢?都因为千万片杏花到处飘飞,零落在各处。

等到明年花开的季节,花一定会开得更美好吧?寺中的道人啊,你一定不要忘了来叫我这邻居的老翁。

注释

邻:邻近。

能: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能,甚辞。凡亦可作这样或如何解而嫌其不得劲者,属此。能白红,言何其红白相间而热闹也,反衬古寺荒凉之意。”陈迩冬说:“能, 唐人口语,含有多么,居然这样的意思。今桂林口语读nen,还保存着唐音。”

曲江:在长安。《太平寰宇记》:“曲江池,汉武帝所造,其水曲折,有似广陵之江,故名。”《康骈剧谈录》:“曲江开元中疏凿为胜境,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其西有杏园、慈恩寺,花卉环周,烟水明媚。”

不可到:去不了。

看此宁避雨与风:看这里的两株杏花怎能躲避风雨?

多异同:多不同。异同,偏义复词,说的是异,不是同。

地恒泄:因冻得不严密,地气多泄出。指土地不冻,宜于植物。

无全功:指北方仍是寒冻,而南方却草木茂盛,因此说天地也无全功,即不能都控制住。

镇:常,长。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镇,犹常也,长也,尽也。韩愈《杏花》诗云云,此与‘长’字义同,而联用为重言。”

踯躅(zhí zhú):即羊踯躅,亦名羊不吃草,树高三四尺,花似山石榴。

钩輈(zhōu):象声词,鹧鸪的叫声。

攒:聚。

参考资料:

1、陈铁民译注. 文白对照 传世藏书 文库 第33卷[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39.

2、(唐)韩愈著. 韩昌黎全集 上[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109-110.

赏析

这首诗一开始点出北郭古寺“杏花两株能白红”之外,全篇再无一字正面对杏花作具体的刻画描绘、形容渲染。单看题目,好像是一首咏物诗,实际上在诗中杏花只是触绪增慨的外物和媒介,诗中所要抒发的是由杏花触发的贬窜南荒、漂泊异乡之慨和怀念京国、欲归不得之感。可以说,是一首因物抒感的抒情词,而非通常意义上的咏物诗。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首句凌空起势,点出客居江陵北郭,与一座幽静古老的寺庙为邻,次句直入本题,“能白红”这句俗语被诗人巧妙地融入诗中,句法别出心裁,表达了杏花红白交织的绚烂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那炫目色彩的赞美与对杏花的深深喜爱。“古寺”之“空”,益衬托出杏花之鲜妍明媚。

“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此句由眼前的古寺杏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人对京城曲江满园杏花的联想。诗人感叹自己身处这蛮荒之地,只能遥望长安,无法亲身重返那杏花盛开的胜地。曲江不仅是京城的风景名胜,其杏园更是登科士子欢聚探花的场所。因此,对曲江满园杏花的怀念,不仅仅是对花的眷恋,更是对当年金榜题名、杏园欢宴、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的怀念追恋。正因为这样,对眼前这两株鲜妍繁茂的杏花便特别倾注感情,以致不避风雨,时常前往观赏了。

以下十句,紧承“不可到”的思绪,深入描绘了诗人两年来贬居岭外,远离故土,所见的与京城截然不同的花木禽兽,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深悲情。“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开篇便概括了诗人岭外生活的总体感受,强调岭南的自然环境与京城迥异。“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差异的原因:岭外冬天并不严寒,导致地气无法完全封藏,阳气也因而散乱,无法充分发挥其滋养万物的功能。正因为如此,岭南的花木虽一年四季不断开放,却往往旋开即陨,未能充分绽放其美丽,便匆匆凋零于蛮烟瘴雾之中。山榴花、踯躅花,虽色彩纷呈,但缺乏深层的意趣,难以引起诗人的真正欣赏。而深山幽谷中,只有鹧鸪的哀鸣和猿猴的悲啼,以及青枫的簇拥,更显出岭外的荒凉与孤寂。这一切岭南的地域特色,对于普通旅人来说,或许会带来一丝新奇感,但对于诗人这位“流窜出岭外”的游子来说,却只能引发深深的不适应与厌恶。这种情感,正是贬谪者特有的心态写照。以上十句,先总后分,围绕一个“异”字,从根源到现象,从花卉到树木,从植物到动物,一一列举了岭南风物的“无全功”“少意思”“徒为丛”。最后两句,遥接“曲江满园不可到”的思绪,将眼前古寺的杏花与京城曲江的杏花相提并论,仿佛让诗人回到了京国,勾起了无尽的思绪。可见,前面的七句虽未直接描写杏花,但诗人心中却始终以“曲江满园”的杏花和眼前的古寺杏花为参照物。通过对岭南风物之“异”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反衬出自己对曲江满园杏花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京国往昔生活的无尽向往。这一大段的描写,不仅未喧宾夺主,反而以宾托主,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更为深刻的展现。

“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诗人观赏古寺杏花,从“看此宁避雨与风”句看,当是时往观赏,不避风雨,从“能白红”之盛开至“万片飘泊”之凋零。这两句所写,正是杏花凋谢引起的感慨。往日观杏花之盛,怀念京城而情何穷;今日观杏花之凋,则忽生惆怅之情,因为看到“万片飘泊随西东”的杏花,就自然联想起自己窜逐岭外、流落荆蛮的命运。如果说在前面的描写中,杏花是唤起对京城生活和岁月的美好回忆的事物,那么在这里,杏花已成了自己飘零凋伤身世命运的象征。

“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结尾二句,从“今旦”杏花之凋零遥想“明年”杏花之“更发应更好”,并叮嘱寺僧到时候别忘了自己这位“邻家翁”,语气口吻中似透出一些乐观的气息和亲切的情调,但细加体味,却又分明包含着明年仍然滞留荆蛮异乡的沉悲,一种无可奈何的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感情正悄然流注句中。

此诗笔锋恣肆,情思驰骋,突出诗旨,真是奇作。诗之写法起句得势,中间转折自然,收笔落到明年,意味无穷。诗人满肚子的怨气在二十句诗里和盘托出。▲

参考资料:

1、刘学锴撰. 唐诗选注评鉴 下[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1552-1554.

2、卞孝萱,张清华编选. 韩愈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119.

简析

《杏花》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由眼前杏花想到曲江杏花,又陡然转到贬黜之地南荒的“浮花浪蕊” ,在三处风光的相对应中透露出身世感慨;收笔落在明年,对于北归表示失望又有所期待。此诗笔锋恣肆,情思驰骋,突出诗旨,真是奇作。诗之写法起句得势,中间转折自然,收笔落到明年,意味无穷。诗人满肚子的怨气在二十句诗里和盘托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中“二年流窜出岭外”,指韩愈在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冬被贬阳山,至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秋徙为江陵府法曹参军,前后共历二年。故知此诗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二月左右在江陵作。

参考资料:

1、唐)韩愈著. 韩愈诗选[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6 ,86-87.

猜您喜欢
绿珠篇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此日可怜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

君家闺阁不曾关,常将歌舞借人看。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

长安听百舌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五粒小松歌
唐代李贺

前谢秀才、杜云卿,命予作《五粒小松歌》,予以选书多事,不治曲辞,经十日,聊道八句,以当命意。

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

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

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唐代岑参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金缕曲·咏白海棠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偏触动、词人系念。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隔一片、清阴暗澹。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春欲暮,易生感。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唐代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开愁歌
唐代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官定后戏赠
唐代杜甫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即日

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

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

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

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韩愈的诗词 ► 韩愈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