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正月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正月

唐代李贺

上楼迎春新春归,暗黄著柳宫漏迟。

薄薄淡霭弄野姿,寒绿幽泥生短丝。

锦床晓卧玉肌冷,露脸未开对朝暝。

官街柳带不堪折,早晚菖蒲胜绾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上高楼,眺望春色,喜迎新春;柳枝染上了鸭黄色,白天已变长。

云雾迷蒙,似淡又浓,抚弄原野;小草在春风中萌动,细丝如发梢。

初春之晨,锦床美人,玉肌还冷;面对着朦胧的微光,睡眼惺忪。

京师大街,柳丝如带,不堪攀折;菖蒲抽出长长剑叶,很快能打结。

注释

宫漏:宫中的漏壶。古代用铜壶贮水,分层漏滴,中有标尺,以计时刻,称为漏壶。

迟:白日渐长。

淡霭:轻烟薄雾。

幽泥:正月风尚寒。

脸:宋蜀本作,“睑”。

朝暝:曙色昏朦。

官街:京师大街。

菖蒲,又名水剑草。李时珍∶“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又,《吕氏春秋》∶“冬至后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于是始耕。则菖蒲、昌阳又取此义也”。

赏析

诗歌共八句话,可分三层来看。前四句写眼前春,用眼观察;五六句写心中春,用心感知;后两句写明日春,出于想象。有时间的推移,但不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有一种意识流的存在;也有空间的变化,变化也是按照意识流的劲头来的。 出于观察的需要,也是心情的需要,诗的首句以动作开始。“上楼”,走上楼来,有时觉得跑上楼来可能更贴近诗中女子的心情,春天来了,大地充满生机活力,她也有了活力。一路小跑来到高楼,极目远眺,感受春意,也温暖自己的青春肌体,快乐的心情是有的,一“迎”字彻彻底底地透露出她此时的心情。如果没有快意的事情,就无须“迎”它。连用两个“春”字,强调了所迎之物,所为何事。又因为楼上赏春,眼前便得以看得远、看得透。春天回来了,视野由近及远,看见了街道上的柳树,旷野里的晨雾,土地上的青草。它们全都生机勃勃,带着笑脸和心情,也带着希望和使命。柳芽才现,刚刚露头,小嘴微撮,嫩脸含羞,所以是“黄”色。到了明天柳叶吹笛的时候,便是碧绿,嫩绿,翠绿。又因为稚气未脱,春寒冻脸,未全展开,便“黄”也不是金黄、嫩黄、鹅黄之类的颜色,而是暗黄。李贺善于营造好词,巧饰颜色。“暗黄”以及下文的“淡霭”、“寒绿”、“野姿”、“玉肌”等词,颜色绚丽,情趣雅致,就给人不一样的视觉快感。 动词使用得也好,不说柳条鼓出嫩芽,而说暗黄“著”柳,用词传神,这“春”绿才现,淡得几乎看不见黄色似的,好像是用画笔点染到柳枝上去一样。“弄”字,在张先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里出尽了风头。但是不要以为李贺是抄手,他是唐朝人,张先是宋朝人,隔着几百年呢。这“弄”字一用,可以看出旷野上薄薄的晨雾在飞翔,在聚集,在流动,在飞散,或起或浮,或浓或淡,或静或动,深浅不一,高下相依。好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春天来临的时候,脱掉了冬日的厚袄,走出了紧闭的家门,出来撒野来了。当然它脚下的草坪还不能用绿草如茵来形容,李贺也不用他的恩师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绘,他有自己的天才创造。“短丝”,一写小,“短”嘛;二写细,“丝”嘛。虽然天还“寒”,风尚“幽”,但是它是春天的使者,及时报春来了,也“绿”了起来,虽然是“寒绿”。眼前的这幅春景,或者说是早春、嫩春,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充满期待啊! “宫漏”变迟,夜晚已短,白日见长,但是有人还没有适应,睡觉的生物钟还是没有调节过来,有点春困呢。乍暖还寒,还是有点冷,还是想在床上多躺一时。看诗中这女子,卧在锦床上,肌肤如玉,贵妇人是一定的,懒散也是一定的。早晨的阳光已经透过窗纱丝丝缕缕地照亮了她的房间、温暖着她的被褥、抚摸着她的脸颊,她还是不起来,甚至连眼都不想睁开。困吗?有点。懒吗?也有点。是不是有意的奢侈着青春,感知春天给她的恩惠,明知需要起来而享受着春天的厚爱呢?有点儿吧!写早春,而写女子,还是一位缱绻美丽的女子,李贺不是恋爱了吧!不是的,还是为了写春天,而且为了突出一“早”字。“玉肌冷”,是早春的特色,春寒料峭;“脸未开”,是早春的心理,不想早起。写人,还是为了写景,写春。

李贺擅长齐梁艳体,从早先的这支成名曲也可窥见一斑。 面对如此胜景,畅想一下未来还是可以的,但是这未来不是太远,是“早晚”。不是总有一天,是就这几天。别看街道上的柳条柔韧性不好,还没有彻底地被“春”驯服,还有冬天的干涩,但是毕竟这是春天。春天已经来了,还愁吗?你看那菖蒲,就在这早晚,就是这几天,完全可以折叠、绾成心结。那柳条成“带”,杨柳依依,如烟似雾的可人模样,也就这几天的事情了。一首诗里写柳凡两次,首曰“暗黄”,次曰“柳带”,含义不同,用法各异,也是大胆地尝试,或者是对才华的自负吧。按照黎简的话来说,真是“具见细心”,观察仔细,写得细致。而和常人所见、所写,全不相复,自出胸臆。 这首诗用词创新,观察细致,写人绮艳,写景生动,把早春气息表达得有活力,有生机,有层次。虚实结合的手法,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之情。这早晚就要来临的醇春,是不是作者心中理想的春天呢?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为元和二年(807)河南府试试题。

猜您喜欢
青玉案·天然一帧荆关画

天然一帧荆关画,谁打稿,斜阳下?历历水残山剩也。乱鸦千点,落鸿孤烟,中有渔樵话。

登临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泪盈把。自古有情终不化。青娥冢上,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诗

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

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

嫋嫋秋风过,萋萋春草繁。

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

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罇。

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

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

俯濯石下潭,仰看条上猿。

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

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

感往虑有复,理来情无存。

庶持乘日车,得以慰营魂。

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

浣溪沙·语燕鸣鸠白昼长
明代刘基

语燕鸣鸠白昼长,黄蜂紫蝶草花香。苍江依旧绕斜阳。

泛水浮萍随处满,舞风轻絮霎时狂。清和院宇麦秋凉。

断句

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北垞
唐代王维

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酒泉子·芳草长川

芳草长川,柳映危桥桥下路。归鸿飞,行人去,碧山边。

风微烟淡雨萧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

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唐代李白

龙虎谢鞭策,鹓鸾不司晨。

君看海上鹤,何似笼中鹑。

独用天地心,浮云乃吾身。

虽将簪组狎,若与烟霞亲。

季父有英风,白眉超常伦。

一官即梦寐,脱屣归西秦。

窦公敞华筵,墨客尽来臻。

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阳春。

征马百度嘶,游车动行尘。

踌躇未忍去,恋此四座人。

饯离驻高驾,惜别空殷勤。

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送杨少尹序
唐代韩愈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河渎神
唐代张泌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帘影斜。

门外往来祈赛客,翩翩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李贺的诗词 ► 李贺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