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宋代声声慢·嘲红木犀

声声慢·嘲红木犀

嘲红木犀。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小时候到过京城宫中的凝碧池,于是写下了当时所见。

遥想在开元盛世的时候,皇宫里栽满了桂树,月光下树影重重。满城飘散着清香,原来是枝头上玲珑精致的桂花正在绽放,香彻十里。记得当时,在凝碧池边,管弦乐声不断,微风吹拂,月色正浓。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只可惜那如烟环般栽植在宫中的桂树,却永远被锁在了深宫之中。

只因为她(桂树)生来就素净淡雅,秋风的吹拂酝染,使它酿就一身浓香彻骨。可惜她却要白白地效仿丹蕉树,偷偷将叶里的花染成鲜艳的红色。桂花好像道人衣着随意,这是它自身香气的本色。只怕是因为处境凄凉,它借酒浇愁使脸色酡红。

注释

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凤求凰”等。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格以晁补之《声声慢·家妓荣奴既出有感》(双调九十九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八句四平韵)、吴文英《声声慢·陪幕中饯孙无怀于郭希道池亭闰重九前一日》(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八句四平韵)、王沂孙《声声慢·啼螀门静》(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九句四平韵)为正体;仄韵格以高观国《声声慢·元夕》为正体,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八句四仄韵。

嘲红木犀:一作“赋红木犀”。木犀,桂花的别称,以木材纹理如犀而名。花有浓香,可作香料。其红花者称为丹桂。

尝:曾经。京师:指北宋故都开封。

禁中:皇宫内。凝碧池: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八:“凝碧池在陈州门里繁台之东南。唐为牧泽,宋真宗时改为池。”陈州门为开封外城南门之一,非皇城门,所记凝碧池的方位与辛弃疾所说在禁中不合,不知何故。

开元盛日:化用杜甫《忆昔二首·其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其时为大唐盛世。此处喻指北宋盛时。

天上:指皇宫之中。

花:指桂花。

月殿:月宫。借指皇宫。桂影重重:传说月中有宫殿和桂树,故云。

金粟:桂花的别名,以其花蕊似金粟点缀而得名。

“管弦”句:郑处诲《明皇杂录》:“天宝末,群贼陷两京,大掠文武朝臣及黄门宫嫔、乐工、骑士,每获数百人,以兵仗严卫,送于雒阳。至有逃于山谷者,而卒能罗捕追胁,授以冠带。禄山尤致意乐工,求访颇切,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群贼因相与大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大陈御库珍宝,罗列于前后。乐既作,梨园旧人不觉歔欷,相对泣下,群逆皆露刃持满以胁之,而悲不能已。有乐工雷海清者,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逆党乃缚海清于戏马殿,支解以示众,闻之者莫不伤痛。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闻之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此处以唐喻宋,借安史之乱伤北宋旧京开封沦入金人之手。

愁侬(nóng):使我悲伤。侬,我。

翠华远:指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幽禁在北方极远的地方。

翠华,皇帝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

江南草木:指桂树。因生于南方,故云。屈原《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天姿:天生的资质。

冷澹(dàn):不浓艳,素净淡雅。也作“冷淡”。

酝酿:比喻涵育、熏陶。

彻骨:透骨,入骨。形容程度极深。

枉:徒然,白费。丹蕉:即红蕉,亦称美人蕉,花色红艳。

叶底:一作“叶展”。

妖红:即“夭红”,艳丽的红色。苏轼《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化工余力染夭红。”

道人:比喻有仙风道骨的桂花。取次装束:随意妆束,保持固有本色。刘攽《芍药谱》:“取次妆,淡红多叶也。色绝淡,条叶正类绯,多叶亦平头也。”取次,造次,随意。

“是自家”句:释晓莹《罗湖野录》载晦堂禅师为黄庭坚说法,“当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乃曰:‘闻木犀香乎?’公曰:‘闻’。晦堂日:‘吾无隐乎尔。’公欣然领解。”后因常以“木犀香”为三教教门中典故。此词中因有“道人家风”之联想。

参考资料:

1、(宋)辛弃疾著.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稼轩词编年笺注 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25-26

2、王兆鹏著.辛弃疾词选.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72-274

3、谢俊华注.辛弃疾全词详注 上.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34

4、洪柏昭选注.中国古代十大词人作品选 上.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467-468

5、叶嘉莹主编;母庚才,顾之京副主编;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上.北京:中国书店,2006:49-52

6、常国武著.辛稼轩词集导读.成都:巴蜀书社,1988:205-206

赏析

这首词虽然是“嘲红木犀”,却寄托着君国之忧和沧桑之感。词的上片追忆儿时所见北宋旧宫中高大的桂树,芬芳香浓。这里曾经歌舞升平,而今徽、钦二帝北入绝域,江南草木锁于深宫。下片写红木犀虽然改变了颜色,却仍然没有脱离木犀的气息,所谓自家“家风”,寄寓了词人深刻的民族观念。结尾两句为木犀解嘲,兼以自嘲。词人将千古兴亡、百年悲欢都在咏红木犀中呈现出来,其中蕴藏的是深沉的家国之痛。全词借花喻人,以小见大,在今昔对照中寄托黍离之悲,词意凄婉,含蓄幽深。

上片泛咏旧京故宫草木。开篇化用杜甫诗,借唐喻宋,谓北宋盛时,宫中花木繁盛,桂影重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宋的繁荣昌盛。这和李清照所说:“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一样,都有以小见大之意。“十里芬芳”二句由大到小,映带出红木犀。木犀、金粟,都是桂花的别名。“十里芬芳”上承“桂影重重”,写桂花之多、桂花之香;“一枝金粟”,写红木犀的耀眼出众。“玲珑”二字则把木犀花蕊似金粟点缀的风采准确地描写出来,但点到为止,为下片正面描写红木犀预留了充分的余地。凝碧池本来是唐代宫廷中的池沼名,天宝末年,安禄山攻陷长安,王维身陷贼手,赋诗云:“秋槐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不过,唐宋的凝碧池并非同一处,词人是借用王维诗意,说明当时凝碧池上虽有管弦之音,却不能给人以快慰之感,反倒使人感风吟月,满怀愁云。“翠华远”三句紧承“风月愁侬”写词人发愁的原因:二帝被囚远方,故宫荒芜,昔日的奇花异草难见天日,其“君国之忧”与沧桑之感表露无遗。

下片正面赋写红木犀。“只为”两句写红木犀的色与香。“天姿冷澹”,谓其质姿天然而不艳冶;“彻骨香浓”,言其香之经久不息。以“天姿冷澹”和“彻骨香浓”八字赋红木犀,可谓形神兼备。而“被西风酝酿”五字,不仅点出了木犀开花的季节,还暗示出它的孕育过程,运笔细密。“枉学”二句正面点明所赋为红木犀。“叶底偷染妖红”,谓木犀花之红可以和丹蕉相比。而“枉学”是说花虽艳红,却开不逢时,已无人去欣赏它了。“道人”二句用晦堂禅师为黄庭坚说法的典故,谓即使木犀花淡红多叶,只要其香为木犀之香,依然是“道人家风”,风韵不减。“又怕是”二句关合人、花,语意双关,既远承“烟锁深宫”,写红木犀之凄凉;又因花及人,写人借酒消愁。“为凄凉、长在醉中”,言外之意是说做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醒”者更痛苦,正话反说,其中蕴含着词人深沉的忧患意识。

这首词名义上是追忆儿时入禁中凝碧池所见所感,事实上渗透着词人当时的悲苦情绪。全词由回忆入手,纵横古今,虽处处写花,却只出现一次本体“桂”字,表现出词人丰富的学识和表现技巧;又虽处处写花,却处处说人论事,融汇深沉的家国忧思、民族伤感,藏而不露,含蓄幽深。

参考资料:

1、叶嘉莹主编;母庚才,顾之京副主编;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上.北京:中国书店,2006:49-52

2、沈文凡编著.通赏中国历代词.长春:长春出版社,2014:64

3、王立娟,卞轶男,刘少坤著.苏辛词评注.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258-259

创作背景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据广信书院本将此词编次于《声声慢·旅次登楼作》之后,作年约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在家乡沦陷时未能脱身,被迫做了金朝的官。辛启泰《辛稼轩年谱》记载辛赞曾知开封府,所以辛弃疾少年时能有机会进入北宋旧宫观赏。当时盛开的木犀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追记当日印象而作此词。

参考资料:

1、(宋)辛弃疾著.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稼轩词编年笺注 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25-26

2、洪柏昭选注.中国古代十大词人作品选 上.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467-468

猜您喜欢
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

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送增田涉君归国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杂诗二首
两汉孔融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

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

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

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清平乐·凤城春浅

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有约不来梁上燕,十二绣帘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独倚阑干。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独倚 一作:独上)

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

  横塘棹穿艳锦,引鸳鸯弄水。断霞晚、笑折花归,绀纱低护灯蕊。润玉瘦、冰轻倦浴,斜拕凤股盘云坠。听银床声细。梧桐渐搅凉思。

  窗隙流光,冉冉迅羽,诉空梁燕子。误惊起、风竹敲门,故人还又不至。记琅玕、新诗细掐,早陈迹、香痕纤指。怕因循,罗扇恩疏,又生秋意。

  西湖旧日,画舸频移,叹几萦梦寐。霞佩冷,叠澜不定,麝霭飞雨,乍湿鲛绡,暗盛红泪。綀单夜共,波心宿处,琼箫吹月霓裳舞,向明朝、未觉花容悴。嫣香易落,回头澹碧锁烟,镜空画罗屏里。

  残蝉度曲,唱彻西园,也感红怨翠。念省惯、吴宫幽憩。暗柳追凉,晓岸参斜,露零沤起。丝萦寸藕,留连欢事。桃笙平展湘浪影,有昭华、秾李冰相倚。如今鬓点凄霜,半箧秋词,恨盈蠹纸。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绵,泪满平芜。

木假山记
宋代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送湖南部曲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的诗词 ► 辛弃疾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