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直中书省

直中书省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丝纶阁值班,没什么文章可写,周围一片寂静只听到钟鼓楼上刻漏的滴水声,时间过得太慢了。

在这黄昏的寂寞中,我一个人孤独地坐着,谁来和我作伴呢?惟独紫薇花和我这个紫微郎寂然相对。

注释

紫薇花:落叶亚乔木,夏季开红紫色的花,秋天花谢。

丝纶阁:指替皇帝撰拟诏书的阁楼。

刻漏:古时用来滴水计时的器物。

紫薇郎:唐代官名,指中书舍人,因中书省曾改名紫微省,取天文紫微垣为义,故称。

参考资料:

1、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40

2、乔万民.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63

3、李希南.白居易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202-203

赏析

这首诗中所写的丝纶阁、钟鼓楼,既表现了宫廷的特色,也指出了诗人“独坐”的原因是正在宫中值班。黄昏的皇宫是一个寂静的世界,令人感到沉闷而百无聊赖,仿佛时间的流逝也变得缓慢。但是按照规矩,值班的官员不能四下走动,这更将诗人困在了一个相对局促的环境里。在诗中所描绘的这一天,诗人没有什么需要处理的公务,只有看看鲜花,听听刻漏声,打发着这空虚无聊的时光,等待着“下班”时间的到来。在这首诗中,诗人隐约地表达出了对自己所从事的枯燥工作的失望,并通过对宫廷环境的描写,影射了当时沉闷的政治气氛,进而表达了对此的不满。

“独坐黄昏谁为伴,紫薇花对紫微郎”的诗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这样不乏幽默的语言,对自己寂寞的心情加以安慰,也嘲讽了宫廷生活的空虚无聊。一个“对”字,描绘出了诗人与花“相看两不厌”的情景,将诗人独自一人、无人相伴的情景烘托得更加生动,也将诗人闲坐无所事事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传神,使诗句更有情趣,充分地展现了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

全诗描写诗人当值丝纶阁,因无事闲坐而觉得刻漏声长,因寂寞无伴而端详紫薇花,又因端详紫薇花而感到更加寂寞,字句浅白、叙事清晰、说理明白,这正是白诗最大的特点。

如果将这首诗与周必大的《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洪咨夔的《直玉堂作》加以比较就会发现,都写了宫禁的静穆以衬托皇宫的庄严,都写了紫薇花以突出翰林院、中书省的工作性质,都表达了几分得意之情,以显示受到皇帝的恩宠是很荣耀的事。则此类诗的写作缺乏创意,也就可想而知了。

参考资料:

1、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40

2、李希南.白居易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202-203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一题《直中书省》。“中书省”是朝廷处理政务,代皇帝拟订诏令的机构。因为省中多植紫薇,曾改名为紫薇省。白居易于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十月任中书舍人,长庆二年(822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此诗当作于长庆二年中白居易在中书舍人任上紫薇花开的日子。  

参考资料:

1、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40

2、李希南.白居易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202-203

猜您喜欢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唐代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湘江曲
唐代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送杨子
唐代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好事近·夕景

落日水熔金,天淡暮烟凝碧。楼上谁家红袖,靠阑干无力。鸳鸯相对浴红衣。短棹弄长笛。惊起一双飞去,听波声拍拍。

颍亭

颍上风烟天地回,颍亭孤赏亦悠哉。

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

胜概消沉几今昔?中年登览足悲哀。

远游拟续骚人赋,所惜忽忽无酒杯。

月圆
唐代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秋思赠远二首
唐代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寒塘
唐代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秋晚登古城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巫山曲
唐代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词 ► 白居易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