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魏晋游斜川

游斜川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纺,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正月初五辛丑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新岁匆匆又过五日,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想到这些胸中激荡,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天气和暖碧空如洗,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缓缓流水鱼儿驰游,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湖泽广阔纵目远眺,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目极四周无与匹涛。

提起酒壶款待游伴,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后,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酒至半酣放开豪情,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今朝欢乐姑且尽兴,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注释

斜川:地名,位置不详,当在诗人所居南村附近。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

辛丑:一本“丑”作“酉”。据逯钦立考证,辛酉是“正月五日”的干支。

澄和:清朗和暖。

风物:风光,景物。闲美:闲静优美。

邻曲:邻居。

长流:长长的流水。

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鲂(fáng):鱼名。

和:和风。

南阜:南山,指庐山。

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独秀中皋(gāo):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 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率共: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一本“共”作“尔”。

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乡里:指籍贯。

开岁:指岁首。一年开始,即元旦。倏(shū):忽然,极快。

行:即将,将要。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

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

气和:天气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

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顺着。远流:长长的流水。

弱湍:舒缓的水流。驰:快速游动。文鲂:有花纹的妨鱼。

闲谷:空谷。矫:高飞。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迥(jiǒng)泽:广阔的湖水。迥,远。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

缅然:沉思的样子。睇(dì):流盼。曾丘:即曾城。

微:无;不如。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秀:秀丽。

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匹俦:匹敌,同类。

壶:指酒壶。接:接待。

引满:斟酒满杯。更:更替,轮番。献酬:互相劝酒。

从今去:从今以后。

不(fǒu):同“否”。

中觞(shāng):饮酒至半。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

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极:指尽情。

参考资料:

1、龚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28-29

2、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0-63

赏析

这诗真实记录了作者刚入半百之年的一时心态。

诗开头四句写出游的缘由。张衡《思玄赋》说:“开岁发春。”随着新岁来临,诗人已进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从)。古人说:“人上寿百岁。”(《庄子·盗跖》)由此常引出人们“生年不满百”的慨叹。进入五十,正如日已过午,岁已入秋,是极足警动人心的。孔融就曾说过:“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论盛孝章书》)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现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惊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离开回归空无、生命休止的时候也不很远,(《淮南子·精神训》:“死,归也。”《说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动中怀”了。于是,在初五那天景气和美的良辰,他作了这次出游。

次节“气和天惟澄”以下八句,充分就“游”字着笔。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游侣们分布而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献在眼前:近处是微流中的彩色鱼儿在嬉游,空谷中鸣叫着的鸥鸟在高飞。作者用较华采的笔墨着意写出游的、飞的都那样自得,空中、水底无处不洋溢着生机,这其中自然也含着他的欣喜和向往。再放眼远远望去,湖水深广,曾(通“层”)丘高耸,也构成佳境,令人神驰意远。特别是这曾丘(指庐山边上的鄣山),不仅使人联想到昆仑灵山的峻洁(《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淮南子》说:“昆仑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树在其西”);而且它“旁无依接,独秀中皋”(尽管它不如昆仑山曾城的真有九重),顾瞩四方,无可与比拟者,也足以对人们的人格修养有所启示。序中说:“欣对不足,率共赋诗。”因为这曾丘的诱发,才给人间留下这好诗。

三节“提壶接宾侣”四句,写出好景诱人,邻里欢饮,使诗人不禁兴起“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的感念。这是对人生、对美好事物——诗中所写的风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无限热爱、执着的人自然会产生的想法,作者把人们心中所有的感念,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率地吐露了出来。

结尾四句,写出酒至半酣,意适情遥的境界。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而作者却以高昂的意气唱出“忘彼千载忧”,他的人生观是超脱的。他又说:“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这是本有旷达胸怀、又加以“中觞纵遥情”的作者所发出的对良辰、美景、佳侣、胜游的热情赞叹,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颓废之歌是迥然异趣的。

参考资料: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0-63

创作背景

辛丑是隆安五年(401年),这年陶渊明三十七岁。而根据逯钦立考证,辛丑应为“辛酉”,此诗当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岁次甲寅,作者年五十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他和二三邻里,偕游斜川。作者不禁欣慨交心,悲喜集怀。因创作此诗。 

参考资料: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87-488

猜您喜欢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唐代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宋代张炎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山下泉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湘江曲
唐代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薄命女·天欲晓
唐代和凝

天欲晓,宫漏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

冷露寒侵帐额,残月光沉树杪。梦断锦帷空悄悄,强起愁眉小。

赠长沙公

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赠王粲诗
魏晋曹植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

赠徐干诗
魏晋曹植

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

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阙间。

文昌郁云兴,迎风高中天。

春鸠鸣飞栋,流猋激棂轩。

顾念蓬室士,贫贱诚可怜。

薇藿弗充虚,皮褐犹不全。

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

宝弃怨何人?和氏有其愆。

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

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亮怀玙璠美,积久德愈宣。

亲交义在敦,申章复何言!

后出师表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

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陶渊明的诗词 ► 陶渊明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