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悤悤染柳熏桃过,赢得锦笺悽调。

悤悤染柳熏桃过,赢得锦笺悽调。

出处

原文

近黄昏、悄无风雨,蛮春安稳归了。悤悤染柳熏桃过,赢得锦笺悽调。休重恼。问百五韶光,酝造愁多少。新颦旧笑。有拆绣池台,迷林莺燕,装缀半残稿。

流波语,飘送红英最好。西园沈恨先扫。天涯别有凭阑意,除是杜鹃能道归太早。何不待倚帘,人共东风老。消凝满抱。恁秉烛呼尊,绿成阴矣,谁与玉山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接近黄昏时四处静悄悄的没有风雨,南疆的春天就这样安稳地过去了。春风匆匆吹过,染绿了柳树,熏红了桃花,如今却只剩下精美的笺纸上凄清的送春词调了。不要再烦恼了,试问那寒食的春光,酿造了多少惜春的愁绪呀?新近送春的愁眉与旧日迎春的欢笑形成强烈的对照。尚留有撤去锦绣风光的池台,在风光已改的林中迷路的莺燕,正可以点缀这半已残缺的书稿。

流淌的水波如泣如诉,用来飘送落花最合适了。先扫尽西园里那些一去不返的落花所倾注的刻骨怨恨吧。还有那些凭阑远眺时所产生的种种悲愁意绪,也唯有春末啼血的杜鹃才能倾诉。回去得太早了,为什么不等待倚帘赏春光的人同这春日东风一起老去呢?满怀都是凝神销魂的悲情。任凭怎样持烛呼酒,终究都要面对繁花落尽,绿叶成荫的现实,有谁能与我同醉同倾呢?

注释

梅州送春二句:此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春末,作者时年四十七岁。与前面的《烛影摇红·晚春过黄公度人境庐话旧》,同作于梅州。送春,送春光离去,告别春天的意思。辇下,帝辇之下,指京城。望,望日,农历每月十五。

蛮春:南方的春天。旧时南方边地称南蛮。

染柳熏桃:指春风染绿了柳树,熏红了桃花。用毛际可《减字木兰花》“谁扣帘栊,小试熏桃染柳风”词意。

锦笺凄调:用高明《寄月彦明省郎》“词客锦笺题水调诗意。锦笺,精美的笺纸。凄调,凄凉的词调。

问百五韶光二句:到了寒食节,春天就将结束了,所以会产生无数伤春愁绪。百五,寒食日,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韶光,春光。即如童轩《寒食漫兴》道:“韶光大半转头空。一百五日寒食节,二十四番花信风。”

有拆绣池台三句:形容残景与残稿同病相怜,相映成悲。拆绣,拆下锦绣,形容群芳凋零,美景不再。迷林,因林中旧景改变而迷路。残稿,残缺不全的文稿。

流波语:形容水波流淌的声音如同语音。

西园沉恨先扫:化用苏轼《水龙吟》“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词。

天涯别有凭栏意二句:凭阑意,用柳永《凤栖梧》“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与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词意,指身处乱世中的僻远边地,凭阑远眺时所产生的种种忧国、怀乡、伤春、怀人的意绪。

倚帘人:指时常倚帘赏春光的人。

秉烛呼尊:持烛照明,呼酒浇愁。尊,酒樽。

绿成阴矣二句:化用杜牧《叹花》“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与令狐楚“三月唯残一日春,玉山倾倒白鸥驯。不辞便学山公醉,花下无人作主人”诗意。表示花已落尽,难再寻同醉的知音了。绿成阴,绿叶成是夏季来临、花落结子的标志。玉山倾,醉倒。玉山,对人身体的美称。《晋书·裴楷传》称裴楷风神高迈俊赏,宛如玉山,光彩照人。

赏析

此词选自《彊村语业》卷一,通过对送春情景的描述,寄托对如暮春般飘零衰弱的时局、身世的担忧,以及对寄书故人的思念。类似题材与寓意在诗词中颇为常见,而此词的特色在于用沉稳、畅健的笔调来表达意绪,形成一种沧桑感。只因这种种寥落、孤寂、凄清的意绪由来已久,才能以司空见惯的沉稳心态来应对、排解。换言之,这种沉稳也正意味种种意绪忧结已深,刻骨铭心了。即如辛弃疾《丑奴儿》所言:“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起句已营造出与通常送春词不同的平静沉稳氛围,似乎春天与白昼在无风无雨的平静中安安稳稳地就过去了。以下三句则是在平稳的掩盖下。暗暗透出种种深层的不安,春风“匆匆染柳熏桃过”,似乎无声无息就飘逝了。而期间被略去的,是其成就又摧折桃柳繁华的过程,正是这种被隐藏的起伏跌宕,暗自酝造愁多少,流露在锦笺凄调中,体现在旧笑新颦中,残留在拆绣池台中。莺燕会在林中迷路,也正因连它们也不能适应周围景色发生了如此迅速的盛衰变化,而书稿半已残缺,则表明这凄调已不知写了几年,春去之痛已不知经历几回了。曾经轰轰烈烈,最终却去不留痕,就更显得可悲可叹。春是如此,变法、国运、青春、友情就更是如此了。

眼看着不安就要涌出,故换头二句不得不以加倍的沉稳来控制。落花随水流去,本是哀景,而作者偏说好,只因带去了西园的落花,正免得人睹物伤怀,也算是带去伤春恨了。这种兼有乐观与回避性质的宽慰与“却道天凉好个秋”何其相似!此后再接再厉——那涵盖种种愁绪的凭栏意,欲说还休,且交付给杜鹃去说吧。至于人,又何妨在东风中伴随着春光悄悄地度过年华呢?然而,出去归来都注视着这令人销魂的落花残春,满怀的愁绪终是难消,故最终决定要借酒醉摆脱愁绪。而此时已是春尽夏至,绿树成荫了——作者春愁持续的时间之长可见,消愁的种种尝试都为徒劳也可知。末道:“谁与玉山倒?”则表明连戒酒避愁的尝试也要失败了,只因能与共醉的知音人实在难寻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