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势。

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势。

出处

原文

  登陂陁之长阪兮,坌入曾宫之嵯峨。临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参差。岩岩深山之谾谾兮,通谷豁谽谺。汩淢靸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广衍。观众树之蓊薆兮,览竹林之榛榛。东驰土山兮,北揭石濑。弭节容与兮,历吊二世。

  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势。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呜呼哀哉!操行之不得兮,坟墓芜秽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夐邈绝而不齐兮,弥久远而愈佅。精罔阆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呜呼哀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崎岖不平的山坡啊,一直延伸到高大的宫殿中。面前是江水中岸曲长的小洲,再远望是起伏蜿蜒的南山。高峻的深山连绵不绝啊,漫长的溪谷深而又深。湍急的水流奔向远方啊,流入宽广平坦的河滩。看群树茂密啊,览竹林丛生。于是东行越过土山啊,向北提衣趟过小溪。在那儿停下不前啊,到秦二世墓前进行凭吊。

想到他做人不谨严啊,致使国家灭亡;轻信谗言而不醒悟啊,到头来宗庙被毁。呜呼!只因他操行不合典则啊,到如今坟墓荒芜而无人修葺,他的灵魂无处安息,享受不到子孙的祭祀。很久以前就断绝而无人供斋啊,越长久而越加荒漠阴沉。灵魂无依而到处飘扬啊,飘向九天而永远消逝。呜呼哀哉!

注释

陂陁(pō tuó):倾斜不平。

阪(bǎn):山坡。

坌(bèn):一起。

曾(céng):通“层”。

隑(qí):曲折的堤岸。

岩岩:形容高峻。

谾(hōng)谾:形容长大。

豁(huò):深。

谽谺(hān xiā):形容山深。

汩淢(gǔ yù):形容水流急速。

靸(sǎ):形容浪花飞扬。

蓊薆(wěng ài):形容草木茂盛。

榛(zhēn)榛:形容草木丛生。

揭:提起衣裳过河。

濑(lài):水浅而有石处。

弭(mǐ)节:停息。

容与:不前。

呜呼:伤悼之辞,祭文中习惯用的套语。

得:宜。

夐(xiòng):远。

佅:通“昧”,昏暗。

罔阆(wǎng làng):恍惚而无依靠。

拾(shè):升。

参考资料:

1、费振刚,仇仲谦 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司马相如文选译 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86-87

2、王飞鸿 主编.中国历代名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76-77

赏析

此赋可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叙事写景和议论抒情

第一部分以叙述人的口气,点出宜春苑的标志性建筑“曾宫”和特殊地貌:发源于南山的水流汇聚成的“曲江”。南望终南山、东驰小土山,西有河水弯曲向北,即为“石濑”之激流。同时,作者也描写了终南山的峰峦和深谷,以及从谷底涌出的泉水。而“曾宫”附近的曲江两岸,则是介于“平皋”和“深山”缓冲地带的丘陵,那里众树“蓊蓑”、竹林“榛榛”,真可谓青山绿水间的休闲胜地也。第一部分结尾句“弭节容与兮,历吊二世”既交代了作者“登陂陛之长阪”凭吊二世的荒冢的最终目的,又起到吊古而评人的顺接作用。

第二部分直接进入议论。作者用“持身不谨兮,亡国失执。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两句,明谈自己的感悟,实是对汉武帝的讽谏。紧接着用“呜乎”一语将情感递进了一层,批评秦二世在操守和德行方面存在的严重缺失,以及由此导致的可悲下场。最后,作者面对“二世”不能传到“万世”反而仅三年就没入荒丘时断言:秦二世的墓地“复邈绝而不齐”、其坟丘“弥久远而愈侏”其灵魂即使变为“罔阆而飞扬”“九天”也要“永逝”。至此,作者的情感也由可叹、可怜转到可悲。

全赋以乐景写哀情,感情凝重、议论精辟,实乃劝喻委婉的警帝良言也。

参考资料:

1、李生万 编著.祭文名篇注译赏析.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22-25

创作背景

这篇赋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侍从汉武帝过宜春宫时途经秦二世墓,有感于秦朝灭亡的历史,因而创作了此赋。

参考资料:

1、李穆南,郄智毅,刘金玲 主编.古代散文.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2006年:81

猜您喜欢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 司马相如的诗词 ► 司马相如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