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

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

出处

全诗

夕阳欲下少行人,绿遍苔茵路不分。

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时分,夕阳渐沉,路上行人也逐渐稀少,绿色的苔藓铺满小路,竟让人一时之间辨认不出路在哪儿。

山间的微风吹拂,那千万竿修长的竹子与几株松树随风摇曳,树影婆娑,杂乱交错;映在窗户上,就像是天上的云彩来回飘动。

注释

道过:路过。

苔茵:苍苔和青草。

修竹:长竹。

参考资料:

1、王明健.五朝绝句选:北岳文艺出版社,1992.07:331

2、吕晴飞 李观鼎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04:1111

简析

《道过赞善庵》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描写傍晚夕阳西下,诗人来到赞善庵所见的行人归去,小径苍苔之景;后两句描写他从窗户望去,所见的修竹影动如同卷云满窗之景。全诗四句句句写景,远近结合,清丽自然,非常传神地描摹出赞善庵野趣横生的特点,诗人内心的安适恬静、怡然自得也寓于诗中。

赏析

前两句摄入诗中的片断是傍晚赞善庵的景色。傍晚时分,夕阳西沉,白日里热闹的赞善庵,来进香或者赏景的游人逐渐稀少,庵里开始安静下来。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方显出山居清幽的妙处。人迹减少之后,才发现翠绿的苔藓铺满小路,让人竟然一时之间辨认不出路在哪儿。诗人走过庵里僻静的小院,路既不熟,天色又晚,只见一片绿苔遮盖了来时的小径。“绿遍”两字,一下子就描摹出赞善庵野趣横生的特点。

诗的后两句颇为后人所称道:在山风的吹拂下,那千万竿高大的竹子与几株松树的影子不停晃动,映在窗户上,就像是天上的云彩来回飘动。竹、松被认为是适合与僧侣、隐士相伴的气质清幽的植物。竹影、树影本是常见的事物,但把它们比喻成踪迹飘忽的云影,使得满窗的影子平添了几分飘渺的灵气,意境更为悠远,也更加空灵。以小窗为展现松影、云影变化的场所,就如一幅画,有布景,有景物,还有画框,一方小天地中变幻无穷。这个比喻新奇可赏,也表明作者胸中有丘壑,心境宁静,才会有这样的想像。

这首小诗表现暮色中赞善庵的景色,人迹稀少,一片寂静,绿苔铺地;树影摇动,映在小窗上,成为一幅作者心目中的云影图。虽然没有惊人之语,但整首诗清丽自然,笔墨之间充满灵气,颇有点仙风道骨。最后一句想像出奇,使诗的意境顿时化清幽为活泼,显出山居的野趣天成,自然无尘。作者内心的安适恬静、怡然自得也寓于诗中。

参考资料:

1、廖菊楝编著.萨都剌: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10:23

创作背景

此诗又名《过赞善庵》,约作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左右,即萨都剌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期间。“赞善庵”,萨龙光认为指镇江焦山寺内的赞善阁,但不知道是否确切。这是一首写景七绝,诗人路过赞善庵,有感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廖菊楝编著.萨都剌: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10:23

猜您喜欢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萨都剌的诗词 ► 萨都剌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