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
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北华:即华北。
大风:指《大风歌》,为汉高祖刘邦所作。据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登位12年(公元前195年),平定了最后一个叛将淮南王黥布后,路过家乡沛县,邀集父老旧友饮酒作乐,以示庆贺。酒至酣畅淋漓处,高祖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意思是:大风刮起啊云彩飘扬,威震天下啊回到故乡。怎得勇士啊镇守四方。该诗后人名为《大风歌》。
挥戈能退日:成语“挥戈返日”的活用。语出《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反”同“返”。这个故事后概括为成语“挥戈返日”,形容勇气感动天日,后引申为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该诗的前两句:“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诗人着眼于现实,无比豪迈地写出了抗日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英雄辈出,猛士如云的大好形势,说明华北大片国土的收复,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战取得的伟大业绩,靠的就是根据地的广大抗日军民,他们才是英雄,是猛士,是保卫祖国、抗击日寇的坚强柱石。这两句写得气势磅礴,豪气冲天,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信赖、期待和赞美之情。在这里诗人引用了汉高祖刘邦《大风歌》中“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句,并反其意而用之。刘邦平定了天下,却感叹没有猛士去镇守四方疆土,而抗日根据地却“猛士如云”,有这么多猛士来保卫祖国,何愁不能消灭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去呢!这一典故的巧妙活用,加上一个“唱”字,便十分生动的刻画出了抗日军民无比威武雄壮的猛士形象,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硝烟弥漫,战马嘶鸣,抗日将士高歌猛进、无所畏惧、前赴后继、势不可挡的抗战画面,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朱德伟大的英雄气魄。
“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承接前两句,作者在这里尽情地抒发了他对抗战必胜所满怀的信心和决心。前句作者引用了《唯南子·览冥训》中的一个故事:“楚鲁阳公与韩人交战,打得正激烈的时候,太阳落山了。鲁阳公持戈挥舞,精神抖擞,毫无疲惫之感,而且越战越勇。太阳为其精神所感动,又返回了三个星座的距离,以帮助他继续战斗。”朱德在这里把这个典故活用了,一则用其原义,无比豪迈地赞颂广大抗日民军英勇顽强,力挽国家危局的英雄气概;二则使“退日”具有双关的语意,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由于前面已经指出了抗日根据地有无数的勇猛之士,因此,这里的过渡就显得十分自然、和谐,显示了全诗在结构上的严谨细腻。后句是作者对抗战胜利前景的展望。1940年前后,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实行投降卖国政策,致使日本侵略者更加气焰嚣张,肆无忌惮,他们以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重点进攻,同时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消灭抗日武装,瓦解根据地。抗日战争正面临着空前的困难。但是,尽管如此,由于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猛士如云”的抗日将士,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抗战胜利的红旗必将插遍祖国的河山。这句充分表现了朱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欣赏朱德这首诗的时侯,可以明显地感到它在艺术上起码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用典精当自然。这首诗共有四句,作者引用了两个典故,不仅精当自然,无牵强之感,而且把它们用活了,使诗显得更加雄伟、高亢,诗意更加浓郁、畅朗、深刻。这一方面显示了作者的博学多才;另一方面也为世人批判地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当然,这也是朱德诗词的一个共同特点。二是诗的气势。短短的4句28个字,句句都有泰山压顶之势,字字皆有千钧之力,充满了磅礴豪壮的气势,读来令人亢奋,平添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