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出处

全诗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万物皆有所依托,唯有空中那一抹孤云没有依存。

在昏昏冥色中渐渐飘向不可知的远方,何时才能见到它的残光余辉呢?

朝霞驱散夜间迷雾,鸟儿们全都匆匆结伴飞。

只有孤鸟慢慢飞出树林,太阳还未西落就又飞回来。

尽力坚守前人安守贫贱之道,哪里不知这种生活免不了饥寒交煎的困苦?

旧友零落,世无知音,在贫困中终此一生也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

注释

万族:万物。族,品类。

托:依托,依靠。

孤云:象征高洁的贫士,诗人自喻。

暖暖(ài爱):昏暗不明的样子。

余晖:留下的光辉。此句喻东晋灭亡。

朝霞开宿雾:朝霞驱散了夜雾。喻刘宋代晋。

众鸟相与飞:喻众多趋炎附势之人依附新宋政权。

相与:结伴。

翮(hé):鸟的翅膀,代指孤鸟。喻贫士,即诗人自指。这句诗人自喻勉强出仕。

未夕复来归:天未黑时又飞了回来。喻诗人辞官归隐。

量力:根据自己的能力,犹尽力。

守故辙:坚持走旧道,指前人安守贫贱之道。

苟:如果。

已矣:犹算了吧。

赏析

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交,是陶渊明晚年的咏怀之作。这些诗歌通过对古代贫士的歌咏,表现了诗人安贫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怀。

第一幅景象当是黄昏所见,万物均有所依托,唯有空中那一抹孤云,无依无傍,在昏昏冥色中渐渐飘向不可知的远方,诗人不禁感慨:何时才能见到它的残光余辉呢?恐怕是不复再见了吧。第二幅是晨景,旭日染霞,驱散了隔宿的重雾,百鸟在霞光云天中翻飞,而独独有一禽迟举,它出林不久,未等天晚,又归还于故林。

诗末的感慨,是诗人经过一夜的感情酝蘖而来的。黄昏时,诗人因孤云远逝于昏冥之中而兴感,“何时见馀辉”,以反问出之,正见老人迟暮,预感生命无多的心境。于是很自然地会对人生的历程作反思,经过一夜不眠的回顾思索,诗人对自己的归隐而穷终于无悔,于是又借晨景一幅以引出感想,当初因不满于如众鸟向日般趋炎附势的世态,而久不从仕;后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山,却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旋即归去来,正如那迟出早归的独鸟一般。于是他感慨道:自己坚守平素的生活道路,本是经过反复,量力而行的。也自知,这种生活免不了饥寒交煎的困苦;但是旧友零落,世无知音,既然如此,在贫困中终此一生,也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何所悲”是解脱之词,更可见作诗其初诗人实是悲慨盈怀。

猜您喜欢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陶渊明的诗词 ► 陶渊明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