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当年处仲东来后。

当年处仲东来后。

出处

原文

咄汝青衫叟。阅浮生、繁华萧索,白衣苍狗。六代风流归扺掌,舌下涛飞山走。似易水、歌声听久。试问于今真姓字,但回头笑指芜城柳。休暂住,谭天口。

当年处仲东来后。断江流、楼船铁锁,落星如斗。七十九年尘土梦,才向青门沽酒。更谁是、嘉荣旧友。天宝琵琶宫监在,诉江潭憔悴人知否。今昔恨,一搔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唉你这个身穿青衫的老头,看尽了动荡的人生,繁华转瞬变成萧瑟。就像云层幻现的白衣苍狗。六朝的风流已归击掌谈说,口中舌下如涛飞山走,就像在易水边,慷慨悲歌已经听久。试问如今你的真实姓名,你只是回过头去,笑指扬州城中的垂柳。可不要闭上,你谈天说地的利口。

当年左良玉率军东下以后,截断了江流,他的楼船又烧断铁锁,可军至半途将星陨落山丘。七十九年的人生就像尘世中的梦,如今又流落街头沽酒浇愁。更有谁,是当年与你一同献艺的朋友?天宝时的琵琶艺人和太监还在,对江潭倾述身心憔悴不知有人知否。今昔的怨恨,都化作了一回感慨的搔首。

注释

柳敬亭:明末清初时泰州(今属江苏)人。本姓曹,十五岁时犯法当死,改姓柳,流落江湖,为当时江南最著名的说唱艺术家。又客于左良玉幕,人称“柳将军”。左良玉死,复以卖艺为生。吴伟业曾为他撰《柳敬亭传》。

咄:表示惊叹或感叹的象声词。

青衫:指卑贱者之衣。

浮生:谓人生虚浮无定。

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莫测。语本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六代风流:指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历史事迹。抵掌:击掌。

“舌下”句:形容柳敬亭说书时的流畅和气势。黄宗羲《柳敬亭传》:“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

易水:水名,在今河北省。《史记·刺客列传》载:燕太子丹为即将行刺秦王的荆轲在易水边饯行,荆轲歌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试问”二句:黄宗羲《柳敬亭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为人说书。”又,吴伟业《柳敬亭传》:“(柳敬亭)过江休大柳下,攀条泫然。已,抚其树,顾同行数十人曰:“嘻!吾今氏柳矣!”芜城,扬州城。南朝宋鲍照著有《芜城赋》,因名。

谭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故齐人颂曰:谭天衍,雕龙奭。”

处仲:晋王敦字处仲。据《晋书·王敦传》记载:晋元帝永昌元年(322),荆州刺史王敦率众内向,以诛隗为名;至石头城,击败朝廷军队。作者此处以王敦事喻指明末左良玉举兵东讨马士英、阮大铖。左良玉为明末福王政权的四大镇将之一,弘光元年(1645)三月,声讨马士英七大罪状,举兵东下自汉口达蕲州二百里,战舰相接。四月初,兵过九江,左良玉病重呕血死。七天以后,左军东下,取湖口、建德、彭泽、东流、安庆,后为黄得功(亦为四大镇将之一)等所败。

楼船铁锁:喻指左军南下事。三国时吴国曾在长江中锁以铁链,以阻止晋军东进。太康元年(280),晋益州刺史王溶带领船队从成都出发伐吴,以火炬烧断铁链,直取吴国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吴主孙皓出降。

落星如斗:喻指左良玉死于九江。

七十九年:指作此词时柳敬亭七十九岁。

青门:汉朝都城长安的东南门。因门作青色,故称青门。

嘉荣旧友:语本刘禹锡《与歌者米嘉荣》诗:“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天宝琵琶:指唐玄宗天宝年间著名的琵琶艺人贺怀智。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宫监:指太监。

江潭:江边。语本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既暗切柳姓,又暗切柳氏曾在左良玉武昌幕府中事。

搔首:抓头,挠发。有所思貌。

参考资料:

1、清词一百首.王兴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赏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答名作。

上片写柳敬亭的身世和技艺。首句即点出柳敬亭的形象:嘿!你这个身穿青布长衫的老头儿。不仅表明作者对这位说书老的亲切之情,并自然呼出下文。“阅浮生、繁华萧索,白衣苍狗”三句,概括了他的坎坷身世。其中“繁华萧索”四字,指柳敬亭一生所经历的盛衰荣辱。“白衣苍狗”,见于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比喻变幻无常。纵观柳敬亭一生,荣辱盛衰,须臾变幻,饱尝了人间的苦辣辛酸。一个“阅”字,道出他平生的艰难曲折。下面两句,转而描述柳敬亭高超的说书技艺。“抵掌”,犹击掌,此处概指说书。六朝众多风流人物的英雄故事,一经他的手掌比划,便生动地呈现在听众面前,似狂涛飞跑,山岳奔走,使整个大自然富有灵性。词中“抵掌”与“舌下”紧相呼应,形象地刻画出他说书时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维妙维肖。周容《杂忆七传·柳敬亭》云:“听其说数日,见汉壮缪,见唐李、郭,见宋鄂、蕲二王,剑棘刀槊,钲鼓起伏,髑髅模糊,跳踯绕座,四壁阴风旋不已。予发肃然指,几欲下拜,不见敬亭。”可谓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柳敬亭不仅具有卓越超群的说书艺术,而且以其“豪情侠气,卓绝一时”(雪樵居士《秦淮见闻录》)。“似易水、歌声听久”二句,即将他喻为战国义士荆轲、高渐离等人。词中一个“似”字,说明柳敬亭同当年的荆轲、高渐离一样,也是长期流落江湖的慷慨悲歌之士。“试问”三句,道出他的姓氏、籍贯。“芜城”,即古广陵城。后因战乱,城邑荒芜,鲍照为之写下著名的《芜城赋》,故城位于今江苏扬州。扬州清代为府,敬亭所居的泰州即隶属扬州府。这几句言敬亭当今姓柳,其籍贯正是后来荒芜了的古代名城广陵。“笑指”二字,不仅将其声容笑貌跃然纸上,而且合盘托出他的爽朗性格和豁达态度,显得颇为传神。“休暂住,谈天口”,乃是作者的期望,但愿他将评话一直不停地说下去。“谈天”,指说天道地,谈古论今,充溢着作者由衷的赞赏之情。

下片写柳敬亭晚年的境遇。“当年”四句,回顾往事。“处仲”,晋朝王敦的字。史载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王敦以诛刘隗等为名,在武昌谋反。他率兵东下攻陷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入朝自为丞相,并谋篡帝位。后敦退兵姑孰(今安徽当涂县),自为扬州牧。明帝太宁二年(324),王敦再次谋反,兵入江宁,却病死于途中。又《晋书·王濬传》云:濬为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诏濬造大船,自成都起兵。吴人于江险碛要害处,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椎,暗置江中,以逆拒船。后获吴间谍,具知其情状。溶乃作大筏数十,上缚草人,椎著筏即去;又作火炬,灌以麻油,遇锁烧之。船无所碍。濬入石头城,吴主孙皓投降。词中言王敦率军进入石头城后,像当年吴主孙皓以铁锁抗拒王濬楼船,企图阻击晋朝大军那样,想以此为基地,篡夺帝位。但不久“落星如斗”,他因病死去。此处,作者以古喻今,实指南明左良玉的结局。据《明史·左良玉传》:崇祯十七年(1644),左良玉封宁南伯。福王(朱由崧)立于南京,又进封为宁南侯。后左起兵讨马士英,军至九江,病死于舟中。词中暗示左良玉死后,柳敬亭失去了知己和依靠,只得重理故业,以说书为生。接着,便写他晚年赴北京的情况。“青门”,本是汉代长安城东南面的霸城门,因门色青,俗称青门。此处借指北京。这时柳敬亭已79岁,抗清复国的志向如同尘埃和梦幻一样消逝,其心情是极为悲凉的。“沽酒”二字,道出他到京城后不得不以说书糊口度日的窘境。“更谁是、嘉荣旧友”则进一步说明了他晚年亲朋疏远、凄苦孤独的状况。“天宝琵琶宫监”,本指唐朝天宝年间玄宗梨园子弟的首领,此指柳敬亭。当年盛极一时,誉满大江南北的柳敬亭,如今虽已年迈憔悴,但他仍以其高超绝伦的说书技艺,不停地奔走于南国水乡,倾诉积淀已久的家国之恨。末尾两句,则揭示出他壮志未酬,大恨难消的结局。

总之,全词以铺陈叙述的手法,通过描写柳敬亭精湛超群的说书艺术和他一生坎坷不平、愁苦潦倒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位大说书家的高度赞誉和深切同情。清人王炜指出:其词“肮脏磊落,雄浑苍茫,是其本色。而语多奇气,惝恍傲睨,有不可一世之意。至其珠园玉润,迷离哀怨,于缠绵款至中自具萧洒出尘之致,绚烂极而平淡生,不事雕锼,俱成妙诣”(《珂雪词序》)。这首《贺新凉》正体现出缠绵款至、萧洒出尘的特色,因而具有感人的魅力。

参考资料:

1、曹贞吉《贺新凉·再赠柳敬亭》赏析,郑伯勤

赏析二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答名作。作者曹贞吉(1634-?),字升六,号实庵,山东安丘人。康熙三年(1664)举进士,官礼部郎中,后以疾辞湖广学正归里。淡泊荣利,工于诗词,有《珂雪词》传世。

明末清初之际,江南一带活跃着一位大名鼎鼎的说书艺人,他就是柳敬亭。敬亭本姓曹,原名永昌,因犯法避祸,改姓柳。泰州(一说通州)人。15岁只身离家逃亡,到盱眙学习说书,后得松江儒生莫后光悉心指教,技艺大进。他长期辗转于扬州、苏州、杭州、南京等地演出,四座为之倾倒,“名达于缙绅间”。其为人任侠仗义,同明末复社诸君子相往来,并受知于南明左良玉,为其幕客,颇受重用。明亡后,他又在苏州说书。康熙元年(1662),应漕运总督蔡士英邀请转赴北京演出,以评话闻公卿间,名流学士纷纷赠词。其时,新科进士曹贞吉听了他的说书,亦赠词两阕:一阕为《沁园春》,一阕为《贺新凉》。这两阕词大约均作于1665年柳敬亭即将南归之际。

参考资料:

1、曹贞吉《贺新凉·再赠柳敬亭》赏析,郑伯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