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扬雄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 然而墨、晏、邹、庄、申、韩,亦何所不读?

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扬雄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 然而墨、晏、邹、庄、申、韩,亦何所不读?

出处

原文

  某启:久以疾病不为问,岂胜向往。前书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故语及之。连得书,疑某所谓经者,佛经也,而教之以佛经之乱俗!某但言读经,则何以别于中国圣人之经?子固读吾书每如此,亦某所以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也。

  然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也。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扬雄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 然而墨、晏、邹、庄、申、韩,亦何所不读?彼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子固视吾所知,为尚可以异学乱之者乎?非知我也。

  方今乱俗不在于佛,乃在于学士大夫沉没利欲,以言相尚,不知自治而已。子固以为如何?苦寒,比日侍奉万福。自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子固启:长期以来因为有病没有写信问候你,我心里对你非常向往。上封信里我因为怀疑你没有时间读经书,故而谈到了这件事。接连接到你的信,信中一直怀疑我说的经是佛经,并且教导我读佛经会导致礼俗的混乱。我只是说读经,哪里把经书和中国古圣先贤之经相区别了呢?你每每这样看(误解)我的信,这也是我之所以怀疑你没有时间读经的原因呀。

然而世人已经很久不能看清经书的全貌了,仅仅停留在读读经书,就不会理会经书的精神。因此我从诸子百家的著作到《难经》、《素问》、《本草》等小说家的书无所不读。对于种田的农夫和作针线活的妇女,都不耻下问。然后才认为对经书的大意有了深切的理解并且毫无疑问。大概因为后代学习圣人之道的人,因为和先王的时代有所不同,不这样作,就不会详尽的了解圣人吧。扬雄虽说不好非议圣人之书,然而他对墨子,晏子,邹子,庄子,申不害,韩非的著作,又有哪一种不读呢?他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量才去读书的,因而有所取舍,儒家之外的学说不能使他对于儒学有所迷误,正因为他不迷误,所以才有能力去取舍诸书的观点,所以能明白圣人之道。你看我所具有的知识的程度,是否还能被其它学说惑乱吗?你这是不了解我呀!

现在使礼俗混乱的因素不是在于佛学之说,而是在于士大夫们沉浸在利欲之中,以言词相互推重,不知道自律修身的缘故。你认为这个看法怎么样?最近天气太冷了,祝你双亲万福。希望你自己多多保重。

注释

曾子固:曾巩

不为问:没有写信问候。

岂胜:怎么能够禁受住。此处是夸张的说法。

乱俗:迷惑世人,败乱风俗。

全经:指经典的全貌。

百家诸子:指先秦至汉初各种学术流派的著述。

《难经》 《素问》 《本草》:都是古代的医药书。

女工:当时指从事手工劳动的妇女。

不足以尽圣人:不足以全面准确了解圣人的思想。

扬雄:字子云,西汉儒家学者。

墨:指墨翟,战国鲁人,墨家创始人,著有《墨子》。晏:指晏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人搜集他的言行,编有《晏子春秋》。邹:指邹衍,战国齐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著有《邹子》。庄:指庄周,战国宋人,道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庄子》。申:申不害,战国郑人,早期法家代表人物,著有《申子》。韩:指韩非子,战国韩人,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

彼:他,指扬雄。致其知:得到他应有的知识。

异学:异端之学,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说。

惟其:正因为。

所以:用来。明,阐明,发明光大。

吾道:我自己的思想,主张。

方今:当今。

学士大夫:泛指当时读书做官的人。沉没利欲:沉没在功名利禄,兼并倾轧等欲望中。

以言相尚:以言语相互推崇、吹捧。

自治:自我约束。

苦寒:天气非常寒冷。

比(bì)日侍奉万福:当时写信给有父母的人的客套话,意思是祝您的父母近日健康。比日,近日,近来。

自爱:自己多多保重。

参考资料:

1、牛宝彤选注.唐宋八大家文选.甘肃: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12:421

2、雅瑟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超值白金版.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09:283

3、陈铁民译注.文白对照 传世藏书 文库 第36卷.陕西:三秦出版社,1999.10:26

赏析

这封给曾巩的回信就是一篇研讨治学之道的说理文。文章首段围绕“佛经乱俗”这几个关键字,既交代了写信的缘由,也为下文的辩驳的展开作铺垫;接下来的第二段,作者并不急于反驳曾子固对自己的批评,而是宕开一笔,阐述自己的治学之道;第三段,作者正式转入对曾子固的反驳,提出“方今乱俗不在于佛”,而是由于世人沉迷功名利欲的观点。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简峭,逻辑严密,剖析深刻。

这封信的中心论题是围绕读经书的问题展开的。儒家经典是宋代知识分子必须习诵的读本,这是他们应试入仕途的敲门砖。王安石当然不可能例外。但是他认为读书不能局限于儒家经典的范围,而应该广泛涉猎,拓宽视野,“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这里有两层含意,一方面他突破了儒家的传统观念,把“诸子百家”以及先秦时期的医学著作列为研读的范围;另一方面又注重实际调查,向有实践经验的农民、女工等请教,无所不问。这些独具只眼的议论,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远见卓识。王安石正是从广泛接触并且咀嚼吸收传统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的思想体系。

在这封信中,他为了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不仅举出西汉扬雄对墨家、道家和法家的著作也无所不读而不受扰乱的事实,加以论证,使信中的立论更富有说服力,而且对曾巩所谓佛经乱俗的说法,简当精辟地阐明个人见解。他指出当今之世,乱俗不在于佛,乃在于学士大夫沉没利欲而不能自拔。由于作者洞悉时事,目光敏锐,因此这里所下的判断,可谓一语破的,言简意深。从表层来看,这是对曾巩来信的直截了当的回答,实际上是对当时士大夫尊经泥古、死读儒家经典章句的社会思潮的尖锐批评,因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战斗作用。

这封信的篇幅虽短,但写得理足气壮,不仅论据充实,说理透辟而有新意,而且首尾呼应,逻辑严密而无赘语,笔墨精练简明,体现了王安石散文峭厉严谨的风格特色。

参考资料:

1、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下 第1版.上海辞: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1269

创作背景

曾巩与王安石从年轻时开始交往,两人交谊甚厚,彼此书信来往很多。中年以后,由于两人对推行新法观点不同,思想出现分歧。曾巩的政治思想相对比较保守,对王安石的新法有所非议。从始合而终睽的历程来看,王安石这封回信是属于前期的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1、雅瑟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超值白金版.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09:283

2、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下 第1版.上海辞: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1269

猜您喜欢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的诗词 ► 王安石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