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学典籍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卷二·口技

聊斋志异·卷二·口技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至夜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亦口技之苗裔也。

译文

村里来了一个女子,年纪约有二十四五,携带着一个药袋,出卖她的医术和药。有来看病的,这个女子自己不开方子,等到了晚上请神仙给开药方。到晚上开药方时,女子便收拾一间干净小屋,把自己关在屋里。众人围绕在门边窗外,倾耳静听,一个个只能窃窃细语,不敢大声咳嗽。室内外一片宁静。深夜时分,突然传来掀帘子的声音。一个女子在屋里说:“九姑来了?”另一个女子回答:“来了。”然后问:“腊梅和九姑一起来了?”似乎一个丫环回答:“来了。”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絮絮叨叨个没完。过了一会儿,又听到帘钩响动,女子说:“六姑到了。”有人插话道:“春梅也带着小孩子来了?”一个女人说:“这个顽皮孩子!怎么哄都不睡,非要跟着娘子来。身子沉甸甸的有百八十斤重,压死人了!”接着听到女子殷勤招待的声音、九姑询问的声音、六姑寒暄的声音、两个丫环安慰的声音,还有小孩子的欢笑声,闹哄哄的一片嘈杂。过了一会儿,又听到女子笑着说:“小郎君也太顽皮了,远远地还抱着猫来。”渐渐地声音变得稀疏。帘子又响了,满屋子喧哗,有人说:“四姑为什么这么晚才来?”一个小女子轻声回答:“路程有一千多里,跟着阿姑走了那么久才到。阿姑走得慢。”然后大家互相问候,还有椅子移动的声音、人们呼唤添椅子的声音,此起彼伏,屋子里说话声、活动声此起彼伏,过了一顿饭的工夫才安静下来。这时才听到女子询问治病要用什么药,九姑认为应该用人参,六姑认为用黄芪好,四姑主张用白术。大家经过一番斟酌思考,随后听到九姑叫人送来了笔砚。不多时,就听到了折纸的“嚓嚓”声,拔笔掷笔帽的“叮叮”声,磨墨的“隆隆”声。接着又听到投笔触动桌子发出的“震震”声,最后是抓药包装时的“沙沙”声。片刻之后,女子掀开帘子,呼唤病人来取药方和药品。女子进屋后,接着听到三个姑娘告别的声音,三个丫环告别的声音,小孩子“哑哑”的笑声,猫儿“喵喵”的叫声,一时间混杂在一起。九姑的声音清脆悠扬,六姑的声音缓慢苍老,四姑的声音娇美婉转,再加上三个丫环的声音,各具特色,听来便可分辨出是哪个人在说话。大家惊讶极了,以为真是遇上了神仙,但是吃了女子开的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疗效。这就是所谓的口技,仅仅是利用口技来推销她的药品。尽管如此,口技却也达到了神奇的境界。

从前王心逸曾经讲过:他在京都偶然经过一个集市,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观看的人围成了一堵墙。走近一看,只见一个少年按着乐曲拍子悠扬地唱着。并没有乐器,只是用一指捺着面颊处,一边捺着,一边唱着,听起来“铿锵”作响,与弦乐器伴奏没有两样。这也是口技一类的技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