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早起晚睡,冬天要把被子暖温热,夏天要把席子用扇子扇凉。
孝行就像兰草,芳香四溢、香气悠远,高尚的品德就像松树那样,茂盛长久。
又如奔腾不息的河流不分昼夜地流着,如深潭一样清可照人。
注释
临深履薄:小心谨慎十分害怕的样子,就像来到了悬崖边上,又像走在薄冰上。《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夙兴温凊:早起晚睡,冬温夏凊。夙兴是夙兴夜寐的略语。《诗经·大雅·抑》:“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温凊,冬天使温暖,夏天使凉快。《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像幽兰一样馨香,像松树一样茂盛。斯,助词。《诗经·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小雅·斯干》:“如松茂矣。”
川流不息:河水流动不停息。川,河流。渊澄取映:深潭清澈的水可以用来当镜子映照。渊,深渊。澄,清澈。取,取资,用来。映,映照。
解读
“孝”作为中国古代封建思想的核心道德理念,让每一代中国人都恪守奉行,不敢忘废。翻看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在奉行孝道时,那种恭谨庄重的态度是从未改变的。
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若无仁孝之念,哪怕父母遭遇灭顶之灾也丝毫不会挂念;但若将父母时时放于心中,事事倍加小心,就必将书写出一段恪守孝道的佳话,万古流芳。那么,人们在奉行孝道的时候应该恭敬谨慎到何种程度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个例子。
春秋时期,鲁国人曾子年少时家里很穷,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每天都要上山砍柴。
有一天,他在忙碌时感到一阵心痛,顿时联想到独自在家的母亲,他觉得这是母亲在召唤他回去,便不顾一切地赶回了家中,跪在地上向母亲询问缘由。
曾母回答说因为曾子的朋友前来拜访,她有些慌乱,不知所措之下便咬疼了手指,盼着儿子能早点回来。于是曾子赶紧安顿好母亲,然后恭敬有礼地接待了朋友。
曾子举孝行,将父母真正放在了心中,时刻小心翼翼地侍奉,所以才会事事以母亲为念。其实他的心悸跟母亲咬疼手指并没有必然的关联,但由于他心系母亲,才会将两件事联系到了一起,因此才有了如此神奇的心灵感应。他紧张母亲的那种态度让人赞叹,更让人敬佩。只有这样的孝行才感天动地,只有这样的孝子才能千古留名,也只有这样的仁孝模范,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古人编撰有《二十四孝》,书中收录了历朝历代的孝行故事,成书于元代。由于后代在刊印时以图配文,因此也称《二十四孝图》。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很多奉行孝道的故事都来自于此,例如黄香扇枕温裘、董永卖身葬父、丁兰刻木事亲、杨香扼虎救父……这些故事弘扬了中国的孝文化,并始终引导着中国人走恪守孝道、侍奉双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