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贤隽”。亦作“贤俊”。亦作“贤嶲”。
⒉ 才德出众。
⒊ 才德出众的人。
⒈ 亦作“贤雋”。亦作“贤儁”。亦作“贤嶲”。
⒉ 才德出众。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隋书·高祖纪下》:“开进仕之路,佇贤雋之人。”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明 归有光 《顾夫人杨氏七十寿序》:“其子之贤俊者,予往往于南宫识之。”
清 陈用光 《上翁学士书》:“古之士,其知慕乎道者,未尝不欲见贤儁之君子,而祓濯其心,以获尊闻行知之益。”
⒊ 才德出众的人。
引《汉书·元帝纪》:“延登贤俊,招显侧陋。”
《晋书·忠义传·王豹》:“简良才,命贤儁,以为天子百官。”
唐 元稹 《桐花》诗:“君若傲贤雋,鹿鸣有食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草泽卑位之间,恐遗贤俊,宜令兵部即作牒目,徵召奏闻。”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脚靴手板实卑贱,贤雋未可吏书绳。”
清 钱良择 《寄内》诗:“无方贤俊皆簪笔,有道乾坤渐止戈。”
清 姚莹 《朝议大夫刑部郎中加四品衔从祖惜抱先生行状》:“四方贤嶲,自达官以至学人士,遇先生所在必求见焉。”
⒈ 才德兼备的贤士。
引唐·李白〈大猎赋〉:「顿天网以掩之,猎贤俊以御极。」
《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旁求四方,以招贤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