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鼎内食物。后以“折足覆?”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亦作:折鼎覆?
⒈ 亦省作“折足”、“折鼎”。
引《易·繫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后汉书·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 刘宠 断断守善,餘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是以身名并全者甚希,而折足覆餗者不乏也。”
明 杨慎 《审己》:“二子审己量,乃视其力小任重,折足覆餗而犹不止者有异矣。”
何启 胡礼垤 《新政论议》:“真才育则庶官不旷,有各奏尔能之效,无折足覆餗之忧也。”
《南史·张弘策传》:“祏 怯而无断, 喧 弱而不才,折鼎覆餗,跂踵可待。”
元 耶律楚材 《答杨行者书》:“今也抑意陈书,引年求退,惧折鼎覆餗之患,避牝鸡司晨之讥。”
《汉书·叙传上》:“遇折足之凶,伏鈇鉞之诛。”
《后汉书·窦融传赞》:“虽则折鼎,王灵以宣。”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时招折足之忧,介立犯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