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昔罽宾王结罝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能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鸾睹形感契,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絶。”后以“孤鸾照镜”比喻无偶或失偶者对命运的伤悼。
⒈ 后以“孤鸞照镜”比喻无偶或失偶者对命运的伤悼。
引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昔 罽宾 王结罝 峻祁之山,获一鸞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能致也。乃饰以金樊,饗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絶。”
南朝 陈 徐陵 《鸳鸯赋》:“山鷄映水那自得,孤鸞照镜不成双。”